李曉峰確實不打算近期在希臘做點什麼,不是他不想,而是實力實在不允許,雖說現在的蘇聯進行了廣泛的動員,但是德國人帶來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在沒有擊敗德國之前,******不可能將寶貴的預備力量放在其他方向。
比如說這次短暫的在土耳其部署三個集團軍就是東拼西湊的產物,這些新組建的集團軍戰鬥力很那啥,哪怕他們明面上的番號是經過衛國戰爭考驗的老集團軍,但******和軍委知道這就是障眼法。而且這三個集團軍也不能長久的部署在土耳其一線,最遲不超過1943年年底,他們就得返回對德前線。現在將他們部署在土耳其僅僅是戰略威懾以及新兵訓練而已。
不過這對李曉峰來說已經足夠了,反正他也沒打算真的在土耳其動手,他不過是想將英美的注意力吸引到土耳其,讓他們暫時忘記希臘那一頭。這也就是傳說中的轉移視線大法。
應該說李曉峰的辦法取得了效果,英美果然死死的盯著土耳其,不斷地做調解,而他們絕對想不到,就在他們為了解決危機而四下奔走的時候,kgb的觸角已經深入了克里特島,在本地東正教會的幫助下,一隻民兵武裝悄無聲息的在壯大。
暫時先不管巴爾幹和中東那一頭,那邊暫時沒有新棋可走,回到衛國戰爭的戰場,讓我們看看戰場上的形勢。
北線波羅的海一線仍舊是相持狀態,北方集團軍群和東普魯士以及蘇聯紅軍依然在大眼瞪小眼,反正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估計這種相持狀態還會長久的持續下去,直到南方戰線上的決戰分出勝負為止。
中線白俄羅斯一線,中央集團軍群的日子並不好過,隨著戰略進攻的潰敗。戰線大幅度收縮,北部明斯克一線的德軍被迫放棄對明斯克的攻擊,轉入防禦。而南線更是從戈梅利一線大踏步的後退到了米卡舍維奇。
中央集團軍群不光是被迫轉入防禦。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有生力量遭到沉重的打擊,大量的裝甲部隊被消滅。導致中央集團軍群幾乎變成一隻純粹的步兵集團軍。
而更可怕的是此消彼長之下,紅軍的力量卻在快速壯大。此時,在白俄羅斯境內紅軍擁有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白俄羅斯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軍,指揮官分別是特里安達菲洛夫、羅科索夫斯基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這三個方面軍實力有強有弱,強的是白俄羅斯第一和第二方面軍,這兩個方面軍都擁有五個集團軍的兵力,還配屬了很強大的前線航空兵支援。至於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更像是戰略預備隊的角色。該方面軍僅有三個集團軍,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組建的。
其中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負責從明斯克一線發起攻擊,而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則負責南線,呈現出鉗形攻勢,準備從兩個方向朝波蘭突進。
再多說一句,負責白俄羅斯戰場的總指揮是特里安達菲洛夫,他既要親自指揮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作戰,又要兼顧白俄羅斯全域性,任務相當繁重,為了減輕特里安達菲洛夫的負擔。軍委給他安排了一個副手索科洛夫斯基。
在烏克蘭德軍的情況更糟,雖然曼施坦因的大撤退將不少德軍從包圍圈裡拉了出來,但是他們普遍士氣低落而且裝備很差。坦克比中央集團軍群還要少,而且相當數量的火炮還被遺棄了。更可怕的是南方集團軍群的戰線還相當的漫長,要負責烏克蘭、羅馬尼亞乃至南斯拉夫一線的戰鬥,這簡直能要了博克的老命。
反正這位老將只能拼命的堵窟窿,儘量的在防線上多修一點碉堡和工事,以彌補武器和人員缺乏帶來的窘境。在博克的對面,是紅軍的五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羅馬尼亞第一方面軍和保加利亞第一方面軍。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指揮官是朱可夫,在老上級鐵木辛哥接替沙波什尼科夫負責烏克蘭方向的總指揮工作之後,他轉任該方面軍司令員。麾下有齊裝滿員的五個集團軍。
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司令員是托爾布欣,他之前表現不錯。獲得了軍委的肯定,他負責指揮四個集團軍配合朱可夫作戰。主要的目標是收復烏克蘭並伺機策應華西列夫斯基的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在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方向取得進展。
羅馬尼亞第一方面軍的司令員是科涅夫。他的方面軍和華西列夫斯基一樣只有三個集團軍的兵力,但是他的任務卻不輕,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方向的敵人都是他的目標。當然華西列夫斯基會給予他一定的支援,而且羅馬尼亞第二方面軍也將配合他們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