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02 拉攏

皇之的繞過去嗎?真要那麼做了,恐怕國際國內的輿論能用口水把紅軍淹死。

此外,巴黎和華沙的敵我力量對比也是相差懸殊。對德軍來說。華沙是東線上重要的堡壘,自然是囤積了重兵把守,這對於華沙老百姓來說發動武裝起義的難度自然是地獄級的。而巴黎則不一樣,西線對於德國來說應該算二線了,本來德軍在西線的兵力就是緊巴巴的,根本拿不出重兵來守衛巴黎。而與此同時,法共所領導的地下抵抗組織力量則比華沙的擦腳布強大得多,此消彼長之下,解放巴黎難度就低得多了。更何況此時德軍的主力部隊都被盟軍牽制住了,根本沒工夫去管巴黎的事兒。

所以李曉峰認為解放巴黎那是要容易得多,甚至只需要巴黎的十萬法共振臂一呼,德國人就得歇菜。

當然李曉峰也知道,僅僅是這些還不足以完全打動戴高樂,因為他關心的最核心的問題並不是成功的可能性問題,而是關於其個人地位問題。

李曉峰立刻就給戴高樂送上了一枚定心丸:“共產國際將全面負責為您和法國共產黨之間的合作搭建交流平臺。法共願意在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的框架內發揮作用,只要未來的法國政府願意承認法共的合法性,允許其參與法國的政治生活……”

戴高樂自然能聽出這是什麼意思,無非是說只要戴高樂及其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承認法共(法國投降之後法共被宣佈為非法,被強制停止活動),那麼蘇聯就會讓法共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聽從戴高樂的命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等於是把巴黎武裝起義的指揮權交給了戴高樂。

這對於戴高樂來說自然是非常重要,因為這象徵蘇聯認為他戴高樂才是法國抵抗運動的領導核心,而這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為了堅定戴高樂的信心,李曉峰繼續補充道:“為了幫助自由法國更好的開展解放巴黎的工作,蘇聯政府準備向自由法國軍隊提供十萬只半自動步槍、足以裝備五個師的迫擊炮和榴彈炮,以及300輛t-34坦克。”

戴高樂立刻就驚呆了,對於他來說最大的痛就是軍隊必須倚仗英美的鼻息,自由法國軍隊幾乎是全套的美械,除了人是法國人,真心沒有一樣是法國原產的。這對於一個民族主義者來說,簡直是急鬱悶又尷尬。

當然,戴高樂還想得更遠,在這場世界大戰中,因為法國早早就戰敗投降了,根本就沒能從戰爭中學到什麼。法國本土的軍事工業幾乎還停留在戰前的水準,從軍事學說到技術兵器都亟待更新。比如說裝甲力量上,如果說戰前的法國還處於世界第一集團,而此時的法國已經是二流開外奔著三流去了。

實際上從戰後的歷史中我們也能看到,法國裝甲兵尤其是坦克,那悽慘得簡直不忍直視。一度只能拿搖擺炮塔的amx-13充門面,還得依靠美國軍援提供巴頓系列坦克。

這裡面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作為一個老裝甲兵,戴高樂自然知道t-34所代表的意義。300輛t-34不光意味著法國可以擺脫美國軍援的鉗制,還可以學一學蘇聯的坦克設計哲學。作為裝甲戰鬥最激烈也最殘酷的東線,蘇聯的t-34上有足夠多讓法國同行學習的地方。

反正這三百輛t-34的單子砸下來,戴高樂都有點暈暈乎乎了,他完全沒有想到蘇聯會這麼大方。那一刻戴高樂真心是有點喜出望外了。

可能有同志要說李曉峰同志,你出手也太大方了吧?300輛t-34就這麼送給立場不明確的法國了,萬一以後法國人公然投靠美國和英國怎麼辦呢?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了?

其實沒那麼嚴重,t-34之前已經給過美國人了,技術引數英美是一清二楚,保密等級實在沒有多高。更何況三百輛t-34對紅軍來說也不算什麼,當軍委已經做出用t-54/55系列取代t-34,在未來t-34在紅軍裝甲部隊中也就是給二流部隊用的。更何況早期型的t-34-76不管是技術價值還是壽命都已經大打折扣,乘著其還有一定價值的時候將其最大化難道不好嗎?

反正李曉峰對t-34的安排是既定的,五十年代以前,將所有的t-34-76全部處理掉,不管是贈送給友好國家(比如說t共)還是出口創匯,都必須將其清倉。蘇聯紅軍的裝甲部隊規模不能太臃腫。

至於t-34-85,還是可以慢慢使用,畢竟其還比較新,而且技術效能也不完全落後,等到了中東戰爭爆發,完全可以出口給猶太人賺點銀子。

反正自從李曉峰提出了贈送t-34之後,戴高樂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