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登陸亞眠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去了,因為這還僅僅是一種設想一個建議而已。離實施還有相當的距離,首先,得屯兵吧?其次得屯點物資吧?什麼都沒有怎麼打仗?
反正這一堆堆的問題還很多很多,絕對不是一兩個月能解決的。而現在英美真心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了,按照蘇聯紅軍那個推進效率算,一兩個月的時間足以摸到德國的邊緣,甚至如果其在近期再打一兩個殲滅戰,那東線的德軍是有崩潰的危險。那時候誰能擋得住北極熊?
所以在英美高層看來,軍事手段似乎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或者說他們對自己的將領有點絕望了。打了一兩個月才突破卡昂,尼瑪離德國邊境還那麼遠,這得猴年馬月才能到德國啊!
所以政客們想到了新的辦法,是不是可以跟德國人談一談?這個想法一冒出來,不管是丘吉爾還是羅斯福都有點兒抑制不住了。如果能跟德國人達成交易,讓他們在西線放水,轉而去東線擋住俄國人,那一切都太完美了。
比如李爾文就強烈的建議丘吉爾這麼做,女間諜很陰險的建議道:“我們完全可以像1918年那樣,像列寧一樣同德國握手言和,讓俄國佬也嚐嚐被背叛的滋味!”
丘吉爾當然不反對這麼做,但是他也有一定的疑慮,因為他很清楚希特勒那個瘋子恐怕是不會這麼乖乖的按照英美的劇本往下演的。他很清楚那個傢伙就是一個十足的精神病人,驕傲的他是不會向英美卑躬屈膝的。
更何況就算希特勒那個瘋子肯就範,他們也不太好向國內的老百姓交代。噢,之前你們把納粹描述的那麼邪惡,一眨眼就握手言歡了?尼瑪我們之前付出了那麼慘重的代價,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放過德國人了?
丘吉爾很清楚,這個事情是不好糊弄的,一個弄不好他不光要下臺,甚至還要搭上政治生命。所以必須慎重,必須三思。更何況現在還不清楚美國人是什麼態度,很有必要探一探美國人的口風不是嗎?
羅斯福對這個事兒也是很頭疼,從本質上說他願意遏制蘇聯在西歐的擴張,但是羅斯福又不想跟蘇聯搞得太僵。尤其是這種陰謀詭計的事兒,一旦被曝光後果是很難預測的。所以他給丘吉爾的答覆就顯得很曖昧了:
“撇開蘇聯單獨同德國媾和,是不可取的。這將引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破壞剛剛才形成的反法西斯聯盟,不管是對國外還是對國內都沒辦法交代……但是如果能儘快的爭取和平,這樣的努力也是值得嘗試的,如果既能讓德國儘早投降,又能維護東西方的和平和穩定,這就是我所希望的最好辦法。”
很顯然,羅斯福的意思是跟德國人談判媾和可以,但是不要大張旗鼓的去搞,不要搞得像一戰列寧他們似的滿城風雨,那樣就不好交代了。最好是秘密的談判,秘而不宣,等蘇聯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都變成定局了。
而且羅斯福也很明確的提出了他的要求,德國必須投降,至於是有條件投降還是無條件投降,可以慢慢接觸之後再談,當然羅斯福也說了,這麼搞可是可以,但是也必須給蘇聯留一點殘羹冷炙作為安慰,如果一點好處都不留給蘇聯,那俄國人一定會炸刺的。
這樣的答覆讓丘吉爾也是比較滿意的,他跟羅斯福的看法差不多,認為為了維護西歐的利益,就必須儘快爭取德國投降,將德國砌成一座堡壘,將斯拉夫北極熊牢牢地擋在東歐。
丘吉爾很快就責成軍情六處同德國人接觸,而李爾文也很快就開展了行動,她首先飛往瑞士,同納粹德國駐瑞士大使秘密接觸。不過這次接觸下來結果讓李爾文喜憂參半。
值得高興的地方就是德國人尤其是德國高層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又一場全面徹底的慘敗將降臨他們頭上。對於這些德意志精英來說可沒有興趣陪著第三帝國一起完蛋,船沉了他們肯定是要求救的。所以李爾文能夠察覺到這些精英份子確實有投降或者說議和的意思。
但是也就僅僅是這麼點兒讓人高興的東西了,因為李爾文還深深的感到了這些德意志精英心中的無奈,希特勒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們,這讓這些精英根本就沒有辦法擺脫希特勒的控制按照丘吉爾和羅斯福的設想進行談判。
這些德意志精英告訴李爾文,元首希望的是體面的和平,德意志可以幫助西方去抵擋東方的紅色鋼鐵洪流,但是這意味西方也必須容忍第三帝國的繼續存在。
這樣的條件自然是天方夜譚,對羅斯福和丘吉爾來說,納粹必須下臺以及被清算,不這麼做就意味著根本沒辦法向英美兩國老百姓交代。甚至德國人還必須承擔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