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衛國第一天的行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成功的爆破了四處鐵軌和一座橋樑,給巴黎—卡昂一線的鐵路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不過他並不感到滿足,因為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接下來的幾天他還需要再接再厲。
當然,接下來毛衛國和他的小夥伴們就沒有爆破任務了,因為貪多嚼不爛,當德國人已經提高了警惕之後,還想對鐵路下手,難度和風險也太大了,反正一時半會兒鐵路恢復不了通行,對於巴黎的起義大軍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不過哪怕是沒有了爆破任務,毛衛國和他的小夥伴也無法休整,他們被編入了巴黎起義軍工兵團,未來攻克敵人堅固街壘的任務就落在了他們肩頭。
為了增強攻堅能力,毛衛國不光想方設法的多搞炸藥,更是挖空心思的收集重武器。什麼重武器?別以為是大炮,那真心是搞不到,而且對於沒有接受過任何炮術訓練的老百姓來說,擺弄大炮難度太大。
對毛衛國他們來說,一挺機槍、一個火箭筒都屬於難能可貴的重武器了,尤其是後者,被起義軍工兵親切的稱之為小炮,因為其既能夠打工事又能夠反裝甲,屬於“全能型”武器。
不過起義軍獲得的火箭筒很少,相當一部分是英國人那個蹩腳piat,也就是所謂的步兵反坦克發射器。piat的結構簡單到了有些粗糙的程度,全重14.4千克,總長僅為0.99米。它的發射管是一根薄壁鋼管,內裝一根彈力約0.88千牛的彈簧和一個扳機。發射管前端有一個可容納彈丸的凹槽。大型擊針從下面伸出至凹槽中央。piat使用破甲彈,在彈體後方有一根空心尾杆,尾杆端部裝有一個小型發射藥筒。piat攻擊坦克的有效射程為91米,當做輕型迫擊炮對付房屋及建築時,有效射程可以達到300米甚至更遠。
piat在發射第一發時,射手首先需要將彈簧壓至待發位置,然後把插銷推入彈簧前方卡住;隨後,從發射筒前部插入彈丸,用彈丸的空心尾杆套住擊針並確保到位;最後射手用一個簡易瞄具瞄準目標,用四指的力量扣動piat大得可笑的扳機。扳機釋放彈簧,彈簧向前彈出,推動擊針,擊發彈丸底火。彈丸在彈簧彈力和火藥氣體的推動下射向目標。與此同時,在後坐力的推動下彈簧會自動復位並再次處於待發狀態。
在射擊裝甲目標時,piat的有效射程為91米,不過在這個距離上它的精度並不高,所以英軍步兵通常都在45-57米的距離上發射。射擊建築物或工事等大型固定目標時,有效射程可達320米。piat所發射的89毫米破甲彈威力可以達到100毫米。
piat的主要特點,也是主要缺點就是它的強力彈簧。從理論上說,射手可以在投入戰鬥之前壓好彈簧,每發射一次彈簧會自動復位(後坐力),但是由於機械裝置不可靠,在第一次發射後彈簧並不一定會自動復位。在很多時候,射手不得不再次重複艱難的壓彈簧動作。這在戰場上不但非常危險,也很消耗體力。此外,piat的後坐力巨大,不但要求射手足夠強壯,而且還需要進行長期訓練。當然piat也有火箭筒所不具備的優勢——幾乎沒有尾焰。因此它可以在房屋等密閉空間內發射,也不易暴露目標。
比較有意思的是,法共所獲得的piat大部分並不是來自英國,而是來自北方工業。原因是這樣的,1940年時,隨著法國投降,英國本土的防禦壓力陡然升高,而當時英國本土上的部隊又處於缺槍少彈的狀態,為了趕緊做好戰鬥準備,英國人向歐洲的主要軍火商都發出了訂單,其中北方工業就“幫助”英國生產過不少piat。
可能有同志又要問了,明明北方工業有更先進的反坦克火箭筒rpg系列,為毛要生產這個不怎麼樣的piat呢?原因是英國人自高自大和目空一切,他們固執的認為只有自己發明的武器才是最好的,當然,piat生產簡單價格便宜也是個關鍵的原因。
因為北方工業生產過piat,而且還改進了英式破甲彈,只不過紅軍對其沒興趣,所以當某仙人準備支援法共的時候,就正好用上了。從1942年開始,經過kgb的秘密渠道流入法共的piat累計共有兩萬具左右。而且法共的抵抗武裝也很喜歡這種看上去很簡陋的武器。
你問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種武器很適合法共的作戰環境。piat可能效能相當的那啥,給正規軍使用是問題多多。但是對於游擊隊來說,piat的缺點就被掩蓋了。
比如piat的後坐力太大、彈簧太硬,導致的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