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李曉峰打成叛徒,那不等於是直接抽列寧的老臉?列寧也不允許這麼做,當年惡劣如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最後定性也不是叛徒,只是從最高權力圈趕走了事。不是因為列寧念舊情,而是真不能這麼做,如果那兩位是叛徒,那麼某個時期很欣賞他們的導師大人該怎麼評價,是沒有是人之明呢?還是被兩個大叛徒給矇蔽了呢?
反正像歷史上鋼鐵同志那種搞法,一個是太血淋淋了,另一個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臉,當所有的老革命都變成了叛徒,那十月革命算什麼?這不是自我否定十月革命,否定無產階級武裝鬥爭麼!
歷史上華夏的太宗對太祖的定論就比鋼鐵及赫魯曉夫聰明得多,一刀切看似爽快了,實際上後患無窮,而且革命者不能連這點包容心都沒有吧?
所以此時斯維爾德洛夫和李曉峰之間的“鬥爭”在性質上就柔和得多,哪怕兩派其實都憋著想弄死對方,但那些歪招和偏門的招數還是不敢隨便用的。兩派基本上還是就事論事。
李曉峰首先擺理由講道理:“現在激化矛盾有什麼好處?我們像英國人一樣不顧大局,唯一造成的後果就是讓歐洲人民失望而已。當前各國人民是一心期盼著和平,期盼反法西斯戰爭能夠儘快的贏得勝利,希望看到盟國之間攜手同心……他們反對什麼?反對帝國主義式的扯皮,反對製造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像英國人一樣沒節操的使用卑鄙手段進行還擊,看似是很爽快,但實則是會讓對我們抱有無限希望的歐洲各國人民失望。他們會認為蘇聯和英國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新帝國主義。從長遠看,這有利於未來的革命鬥爭嗎?”
實話實說,李曉峰並不認同自己的說辭,他一直都是那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人,讓他委曲求全,那不如直接一刀切掉他的小丁丁算了。
實話實說他真心是很想報復一下英國佬的,但是一則斯維爾德洛夫已經搶在了前面,二則他十分了解小斯這麼宣揚大報復思想的實質是想幹什麼,第三也是為了實現他之前制定的長遠規劃。所以他決心忍下這口氣。
而上面那些廢話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就是用來堵斯維爾德洛夫嘴的東西,當然,小斯的嘴也不是那麼容易堵住的,他反對這種說法:“怎麼能說是報復呢?我不過是主張合理合法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而已,難道眼睜睜的看著人家欺負上門不還手才是對的?”
李曉峰也不客氣,立刻挖苦道:“那的主張就是報復!就是針鋒相對的製造矛盾,我們應該做就是向全世界揭露所謂‘豐收號事件’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一切行動都是報復,都是不理智的激化矛盾的舉措!”
那麼這兩個人究竟誰勝誰負呢?這還真不好說,因為雙方的支持者幾乎打了個平手,理智派和衝動派在中央的數量竟然差不多。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平手,畢竟李曉峰之前在中央是佔有一定優勢的,而現在實際反映確實平手,很顯然,在豐收號事件上中央更趨於衝動。而這一現象讓斯維爾德洛夫非常高興,在他看來這就是自己逐漸扳回劣勢的表現,只要他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去,必然將徹底地佔據主動。
不過這場爭論最後的結果還是斯維爾德洛夫輸了,因為列寧支援李曉峰的主張,導師大人只用了一句話就解決了紛爭:“我們之前因為b29的事件同美國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了,而現在因為豐收號事件又要同英國發生大的糾紛,這很可能促使英美迅速走近,從而形成一個反蘇的聯盟。現在衛國戰爭還沒有勝利,我們還迫切的需要美國的物資援助,這個時候翻臉不認人,不好!”
導師大人的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就算是斯維爾德洛夫不服氣也沒有用。當然,剛才說了,小斯也不沮喪,他認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是得分了的,爭取到了更多的同志的支援,這一次不過是列寧有些老糊塗了,膽子太小才讓某人得意。想一想,連某人都要藉助列寧的勢力才能壓過他一頭,這不是充分說明了他的路線是成功的嗎?要知道之前哪怕有列寧的支援,他也很難壓倒某人。
反正斯維爾德洛夫是很有些高興和得意的,只不過也僅僅只有他才會那麼樂觀。托洛茨基就一陣見血的說道:“這不是斯維爾德洛夫反敗為勝的開始,這一次的平手不過是黨內冒進勢力的一次衝動而已。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這種冒進勢力將會很快消亡。”
托洛茨基的推斷還是相當準確的,當蘇聯政府準備拿出切實證據反駁英國就“豐收號”事件的不實言論時,羅斯福的一封長信就擺在了******的案頭。
這封信的意思很簡單,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