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為什麼會忽然前往美國呢?原因只有一個,引進技術,尤其是要引進海軍方面迫切需要的技術。比如說輪機、比如說火炮、比如說火控。
當然,李曉峰最重要的也是在嘗試一種可能,能不能引進一批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按照之前李曉峰跟斯大林達成的協議,33型驅逐艦和35型巡洋艦工程必須要上馬了,如果想在34或者35年就開始建造工作,此時已經必須要引進技術了。尤其是那個35型巡洋艦工程,斯大林是相當的重視,一而再的催促,讓某仙人煩不勝煩。
巧合得很,在1933年,美國人正好完成了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的設計工作,並且元老院已經撥款準備開始建造。如果能全套引進布魯克林級的技術,對於蘇聯而言,不管是重巡還是輕巡都有著落了(布魯克林的重訓版就是威奇塔)。
不光是巡洋艦有了著落,連帶著驅逐艦的問題也能一起解決,對當時的蘇聯而言,鍋爐依然是老式的,而美國人已經搞定了帶節油器的進氣直噴技術,艦體上大量的應用了電焊,至於火力控制系統更是甩蘇聯幾條街。
比如著名的mk1238倍口徑高平兩用炮,極其附屬的mk37火控系統(該系統1936年開發,1939年列裝),可以發現並跟蹤速度在740千米每小時以內的空中目標。並引導火炮進行射擊。而當年蘇聯從義大利引進的中央射擊計算儀也不能有效的發現敵機,更別提跟蹤和射擊了。
當年,1933年不管是mk12火炮還是很牛逼的mk37火控都沒有發明出來。其中mk12要1934年才搞定。這個問題不大,但是mk37火控系統就有點懸,不過李曉峰相信如果用真金白銀開路,備受經濟危機折磨的美國公司應該很樂意為蘇聯開發一款類似於mk37的火控系統。並且在這個方面諾基亞公司也不是一事無成,至少磁控管諾基亞公司就基本搞定了,領先了世界差不多5年左右,現在諾基亞公司差的是整合和具體的工藝生產問題。不然刊用的海基雷達早就搞定了。
美國人在雷達的基礎理論和技術領域,實際上在這個年月並不是世界一流的。和美國的國際政策一樣,美國企業在這個方面的投入並不大。直到二戰爆發,由英國表兄進行了技術輸血之後,才藉助發達的基礎技術儲備和工業能力一躍而起。
而現在。諾基亞不缺尖端技術,但是缺少能將這些技術大規模應用的工業基礎,這時候跟美國人合作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至少李曉峰有信心在兩到三年內拿出不比mk4雷達差的火控雷達,甚至因為有了磁控管,效能還會優於原版的mk4雷達。
不過想要說服美國人,難點也不少,因為兩國政府的關係真心不是那麼好,做不成英美那種好基友,如果不拿出足夠的打動美國人的條件。技術引進很可能會擱淺。
實際上歷史上美國向蘇聯輸出高階技術,是在1939年蘇聯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之後,有感於歐洲大陸戰事將起。處於外交平衡的目的,才同意向蘇聯輸出相關技術。這個年月,在孤立主義佔主流的美國,恐怕是很難向蘇聯這樣的異類國家出售尖端技術的。而這也就要看李曉峰的手腕了。
也可能有同志會奇怪,為什麼引進技術的事兒是李曉峰去談,他一個間諜頭子憑嘛插手這個事兒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李曉峰不是一般的間諜頭子,在這個身份之外。某人還是美蘇貿易公司(amtopr)的總經理,凡是對美國的貿易,都是由這個美蘇貿易公司代為辦理,包括敏感的軍事技術。
所以當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聽聞美蘇貿易公司的老闆請求同他會面討論美蘇貿易問題時,他是既驚訝又好奇。作為羅斯福的鐵桿忠狗,科德爾.赫爾是全力擁護羅斯福的新政,那真心是馬前卒一類的角色,因為對羅斯福忠心耿耿而且能力突出,當羅斯福成為美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時,科德爾.赫爾也成為了任期最長的國務卿,這位從1933年一直幹到了1944年!
當然,這位也是不折不扣的老狐狸,那是相當的不好打交道。
“見到您很高興,彼得洛維奇先生,有什麼能為您服務的嗎?”
面對著這位笑容可掬的國務卿,沒有來的李曉峰生出了一種正在面對一隻笑面虎的感覺,赫爾的笑意中隱藏著一種野獸一般的情緒,似乎一不留神就會被這位狠狠地咬上一口。
“見到您也很高興,國務卿閣下。我這次前來拜會您,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拓展我們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
吧啦吧啦李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