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麻煩,從長遠考慮,一款功重比比較高而且已經應用了增壓手段的液冷發動機發動機(12ycrs用了兩級機械增壓)自然是很有引進價值。這不光是能給效能不達標的am-34以借鑑,還能獲得成熟的機械增壓系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對於老牌設計師,尤其是波利卡波夫這樣的元老設計師來說,液冷發動機更符合他們對高空高速的追求,自然的他們會支援李曉峰引進法國發動機的動議。
不要小看了波利卡波夫這批設計師的能量,在列寧和托洛茨基那裡,他們的能量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技術問題上,兩位導師還是更樂於相信專業人士的意見。
很顯然,這一次,技術專家和軍事專家意見高度的衝突了。那麼應該接受哪一方的意見呢?
這個問題可是不簡單,不管是列寧還是托洛茨基都意識到了,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和軍事問題。實際上是軍隊內部的政治問題了。很明顯,李曉峰就是跟圖哈切夫斯基扛上了,一旦要分出勝負,那就意味著這兩個人中必然有一個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對此,不管是列寧還是托洛茨基都必須慎重。尤其是對托洛茨基而言,他是相當的為難。為什麼為難?因為一直以來他都是尊重專家和技術流的,之前為了李森科的問題還鬧到了列寧那裡。這為他可是增加了不少聲望的。
而這一次,圖哈切夫斯基的意見偏偏跟專家們相反。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專家,幾乎是整個航空工業口的專家一致附和李曉峰的意見,支援圖哈切夫斯基就等於打了所有專家的臉面,托洛茨基必須掂量掂量。
托洛茨基對於圖哈切夫斯基的搞法是有意見的。不就是引進法國的發動機技術嗎?多大個事兒,航空口上資金豐沛,這點錢算啥,而且人家李曉峰理由也很充分,法國人的技術確實值得引進。何必在這種小事上做文章呢?
在托洛茨基看來,要打李曉峰的臉多的是方法,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小家子氣,你小子這麼一搞就等於是全面宣戰,不得不你死我活了!
實際上圖哈切夫斯基也沒有料到事情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他完全沒有想到絕大部分航空專家都會站在李曉峰那邊。只能說圖哈切夫斯基太不懂政治也太不懂人情了。
這十年來,李曉峰在技術領域可是下了大氣力的,契卡亂抓人的時候。是他為航空專家們說好話救人,專家們的福利待遇以及經費,一直也都是他幫著想辦法,可以說這個十年,大部分技術專家都欠他的人情!
而現在,本來航空技術專家們就更看好液冷發動機。李曉峰就更符合他們的口味,再加上之前的人情關係在。支援哪一邊根本就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事到如今,圖哈切夫斯基也沒辦法認輸,因為認輸就意味著毀滅,更何況他認為自己也未必會輸!
圖哈切夫斯基為什麼會有這種底氣呢?原因很簡單,這十年內俄國和德國的技術合作一直很順利,他認為am-34存在的問題在德國技術專家的幫助下,很快就能解決。而一旦am-34的技術問題很快解決了,那麼引進法國動力就沒有任何藉口了。
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就算波利卡波夫等一批土專家支援李曉峰又怎麼樣,跟德國專家比起來,土專家就是土專家,德國人會解決一切問題的!
“好吧,那就等一等看一看,如果能很快解決am-34面臨的問題,那確實沒必要引進法國技術!”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托洛茨基勉強答應了圖哈切夫斯基,給予了他寶貴的支援。而這樣一來,留給列寧的選擇餘地就很小了,支援李曉峰的話,那就等於是打托洛茨基的臉,鑑於最近一段託派和列寧派緊張的關係,不宜在這個時候再次刺激托洛茨基了。
可是讓列寧支援托洛茨基那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怎麼說李曉峰都是他的人,怎麼能胳膊肘往外拐?
一來二去的,這個事兒就僵持下去了,列寧選擇了不發表意見,他準備讓時間說話,如果德國人真的幫忙弄好了am-34那自然也沒什麼說的,到時候幫忙維護李曉峰一下,讓託派不能打落水狗就行了。而如果am-34在規定的時間內搞不定,那他要做的就是同意引進法國技術,至於圖哈切夫斯基,嘿嘿,那是托洛茨基需要操心的問題了。
那麼am-34究竟能不能很快解決問題呢?歷史給出的答案是不能,裝備tb-3轟炸機的am-34問題重重,直接導致了tb-3前三次定型失敗。斷斷續續一直折騰到1935年am-34才算開始穩定可靠。而後來大放異彩的a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