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尋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天兵在1917》更多支援!伊-16是一種很糟糕的飛機嗎?
似乎從托洛茨基的控訴看,確實如此,因為在代表正義軍事行動中,剛剛進入紅軍服役不久的伊-16是惡評如潮,幾乎沒有多少飛行員喜歡這種操縱性“很惡劣”的胖頭鳥。
事實是如此嗎?飛行員的評價低,這是真的,尤其是對於剛剛接觸伊-16的飛行員來說,這是一頭難以駕馭的惡龍,不少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飛行員們普遍反映伊-16操縱性相當惡劣,一點兒都不好飛,還反映該機的起降效能十分糟糕,尤其是在急劇躍升時容易進入尾旋,甚至還有人抱怨伊-16就是大煙囪,每一次飛行等於吸兩包二手菸。總而言之,飛行員們更喜歡伊-15,而對於伊-16有點望而生畏的意思。
實事求是的說,飛行員們反映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伊-16的操縱性確實很“惡劣”,但是請注意這種所謂的惡劣不是說該機是個笨鴨子,實際情況是恰恰相反的,波利卡波夫設計的伊-16一點兒都不笨,反而有點過於的靈活了。
這麼說吧,波利卡波夫為了跟蘇霍伊的伊-14專案競爭,最大限度的放開了飛機的操縱性。其重心沿三軸移動量極小,縱向欠安定(波利卡波夫可能算是靜不穩定設計的祖師爺),同時伊-16的副翼操作輕巧反應靈敏。利於滾翻。這種設計使伊-16可以做出精確的翻轉與s形迴旋,其機動性在那個年代的單翼中算是首屈一指的!
不過問題也出在這裡,因為太靈敏了,穩定性很差,對一般的新手飛行員來說,就好比剛剛考了駕照就去開f1。而老波也只顧著完善伊-16的相關設計,而沒有考慮設計一款教練型。再加上毛子的飛行員基礎又不是特別紮實,而且比較喜歡在空中作死。自然的就變成了新手“殺手”了。
這麼說吧,對於伊-16的飛行員來說,熟悉了其飛行特性之後,而且能夠在飛行中保持注意力。操縱靈敏的伊-16將會是他們的最愛,說白了這是一種只適合熟練飛行員的戰鬥機。
至於伊-16的起降效能惡劣,經常的在起飛和降落中出飛行事故,甚至連老手,比如契卡洛夫這樣的功勳飛行員都出過摔飛機的事故,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伊-16的那個可收放起落架設計。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可收方起落架是潮流,也是伊-16的一大亮點。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少要付出一點兒代價。伊-16誕生的那個年代,液壓助力裝置還沒有實用,所以伊-16的起落架收方是純手動的!
對的。你沒有看錯,就是純手動的。飛行員起飛和降落之前收方起落架的方法就是在座艙裡搖手輪(要搖三十三圈)。大傢伙想想吧,飛行員起飛和降落時,一邊要全神貫注的對準跑道掌握好飛機的姿態,另一邊還得跟起落架收放手輪作鬥爭——動作千萬不能生硬,否則很靈敏的伊-16會一頭栽在地面上!
所以經常效能看到。伊-16起飛和降落時的飛行軌跡是不斷的上下起伏,就跟坐過山車一樣。你想想。剛剛飛行伊-16的菜鳥們壓力有多大?
說完了起降的問題,再看看所謂的躍升中易陷入尾旋,有嗎?確實有,不過這個問題沒有那麼可怕,根據契卡洛夫試飛的結果,躍升中陷入尾旋之後,只要保持冷靜,按照教材上教導的改出方法,最後都會平安無事地改出。其具體操作步驟是:傾斜一側機翼並作小半徑轉彎,輕輕地蹬舵拉桿。
甚至因為伊-16量產型號改出螺旋的效能之突出,還引起了總設計師波利卡波夫的震驚,按照老波原本的估計,伊-16應該更加危險才是!!
最後再談談伊-16座艙煙霧過大的問題,其實這是發動機廢氣被氣流帶入座艙,尤其是早期型的伊-16-4和伊-16-5使用封閉座艙,廢氣透過儀表板慢慢向座艙滲透,而封閉座艙“排氣性”比較差,自然讓飛行員比較遭罪了。只要修改機頭的整流罩之後,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這麼說吧,托洛茨基譴責伊-16效能惡劣,這更多的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作為實戰上第一種投入使用的單翼戰鬥機,伊-16確實有不少小毛病,但是這些小毛病並不是不能解決或者克服的。只要飛行員熟悉了這種新戰鬥機,大部分問題自然的就消失。至於那些小問題是瑕不掩瑜的。而為了這一點點小問題就全盤否定伊-16,全盤否定單翼機的發展方向,這才叫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