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59 僵持

約國的智囊們一致認為——繼續武裝干涉俄國是下下策,是最愚蠢的選擇,從各國的客觀條件以及世界大局來看,武力是無法解決布林什維克的。政府應該制定更加長遠的計劃,透過封鎖、制裁和孤立的手段鎖緊俄國的咽喉,然後運用煽動、唆使和扶植反對勢力的方式緩慢的顛覆布林什維克的政權。

智囊們一致認為,透過封鎖與和平演變的手法顛覆和扼殺布林什維克更具有可操作性,雖然需要花費的時間和財力相當的驚人,但是這是現今唯一可行的方案。

那麼這些智囊的意見有道理嗎?客觀上說是十分正確的,在真正的歷史上,西方國家就是這麼做的,70年後曾經席捲世界的*帶頭大哥在他們的種種手段下轟然倒下。然後花了二十年都無法恢復元氣,並且從更長遠看,再給俄國人二十年休養生息的時間也不夠!

既然如此。智囊們的意見被透過了嗎?

沒有!

為什麼沒有呢?那也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先說主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協約國集團的*oss們不願意接受他們拿粗鄙的俄國人完全沒有辦法的結果,他們依然認為他們有能力用武力沉重地打擊俄國,將北極熊的血放乾淨。

協約國集團的高層比較傾向於認為——當前的糟糕局勢更多的是因為軍官們自身的大意,剛剛擊敗同盟國的軍隊太過於輕視俄國人了,以至於讓他們偷襲得手。如果我們的軍隊能夠更加謹慎和專著,那麼擊敗和消滅赤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而協約國給出的辦法就是換帥。剛剛贏得世界大戰勝利的福煦被拋棄了,被撤銷了聯軍總司令的職務。取而代之的是之前擔任英國遠征軍司令官的英國陸軍元帥黑格爾。

不得不說,這真心是個昏招,雖然福煦的表現確實不咋地,也確實大意失荊州了。但是在這個時間當口換帥,真的合適嗎?

要知道福煦已經對紅軍的戰鬥力和戰術有了充分的瞭解,哪怕他不能想辦法立竿見影的改變聯軍的被動,但是維持當前的局面還是能夠做到的。

而黑格爾並沒有同紅軍交過手,他需要重新瞭解和熟悉這個陌生的對手,而這是需要時間以及要付出額外代價的。以包圍圈中聯軍部隊的慘狀,能不能經得住這種額外的付出呢?

並且,最最搞笑的是,黑格爾可不在華沙。他接受這道任命的時候人在柏林,也就是說他並不能直接指揮部隊,而這不是搞笑嗎?

當然。協約國願意這麼搞笑別人也沒有辦法,反正他們主觀上還想繼續戰鬥,還想在賭一把。而客觀上,紅軍也沒有收手的打算,就算協約國現在主動的丟出橄欖枝,說什麼用談判的手段解決紛爭布林什維克也不會信。相反。列寧和托洛茨基只會以為這是協約國的緩兵之計。

戰場上的局勢好不容易改變了,紅軍好不容易再次奪回了主動權。看上去有一口氣殲滅敵人主力的能力。對於托洛茨基來說,殲滅了福煦的部隊,就意味著他的世界大革命路線再次能走得通了,哪怕只是為了政治前途,托洛茨基也不會放過福煦的部隊。

於是乎,這場戰爭只能繼續,而如克雷蒂安一樣的小兵兵只能繼續在死亡線上掙扎。說實話,在這場戰爭中最無辜也是最悲劇的就是這些最普通計程車兵了。

打贏了,除了能獲得一點點可有可無的所謂榮譽之外,這場戰爭所產生的利益大頭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而輸了,他們可能會受傷致殘或者直接掉丟性命。反正得到跟付出是完全不成比例的,這大概就是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所在了。

言歸正傳,當不管是協約國集團還是布林什維克都做出了繼續戰鬥的決定後,一場最後的決戰就不可避免了。協約國一面命令包圍圈中的部隊堅守到底,另一面也積極地調動部隊,將一切能夠調動的部隊和資源全方位的向波蘭傾斜,從架勢上看真有點不惜代價的意思了。

不過這麼做的實際效果,那真心是很難講,之前提到過的那些“如果”都是大問題,所以這種調動行為其實效率是很低的。實際上協約國唯一能夠快速調動的也就是之前駐紮的柏林的那點兒部隊。

作為名義上的聯軍總司令,黑格爾愁眉苦臉的帶著英法美聯軍的三個師以及德國政府貢獻的五個師的僕從軍開出了柏林,一路向東。

說實話,老頭當時的心裡很不好,因為他的部隊名義上有八個師,但實際上真正靠得住,真正管用的只有英法美三國聯軍的那三個師。其他的五個德國師頂多只能搖旗吶喊。因為之前德國人在什切青的戰鬥中就將本來面目暴露出來了,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