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這個 問題真心只能去問布哈林本人,因為在布林什維克的歷史上他也是個奇葩。十月革命勝利 後,因為反對和德國議和,反對簽訂喪權辱國的《佈列斯特合約,這個 傢伙差一點就要分裂布林什維克了。
而歷史上,德國投降,《佈列斯特合約無疾而終之後,這貨又能zhǔ dòng 的檢討,在中 央委員會做自我批評。而列寧逝世之後,在革命路線以及經濟建設問題上,這位又跟從前的小夥伴老託分道揚鑣。站在了鋼鐵那一邊。
總之。布哈林的心思你別猜。那是猜也猜不透啊!
當然,不猜是不可能的,那麼布哈林為什麼要反對托洛茨基的路線呢?
可能是三個原因,首先布哈林可能一開始就對什麼世界大革命沒興趣,如果他對世界大革命那麼推崇的話,對德議和那一會兒,他就應該維護大局,畢竟從大局看列寧的主張是對的。而且站在世界大革命的角度出發。俄國革命勝利 帶動德國革命也獲得勝利 之後,不平等的條約不就是 擦屁股紙嗎?
所以很有可能,布哈林當時對世界大革命或者對世界革命的全域性沒有興趣,他只關心俄國的問題。請注意這一點,很重要!
其次,布哈林非常同情俄國無產階 級尤其是俄國農民階 級,對於內戰時期的幾乎是無情的經濟政策是不滿意的。在他看來如果繼續 戰爭,那麼這種畸形的政策就只能繼續 ,那麼無產階 級必然還得繼續 在水深火熱中掙扎。
所以,布哈林對托洛茨基繼續 戰爭、繼續 輸出革命的搞法是有意見和相當不滿意的。而他不滿意了,那真心是天王老子都不怵。當年關於《佈列斯特合約的問題。他又不是沒跟列寧和托洛茨基論戰過。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原因,在當時的布林什維克內部,布哈林可能是理論方面,尤其是經濟理論方面的大牛。縱觀布林什維克當時的那些革命家們,能在理論上稱之為牛人的不多,甚至可以說除了列寧、托洛茨基之外,也就只有布哈林了。
作為一個理論方面的大師,布哈林根據自己的推論,是不同意托洛茨基下的單獨一國無法建設社 會主義的結論。按照布哈林的推導,他認為單獨一國也能建設社 會主義!
像布哈林這一類的學霸,得出了結論之後,那真心是很難改變的,你如果不能讓他心悅誠服的認錯(比如《佈列斯特合約那一回),那麼就要做好跟他論戰到底的準備 。反正不把道理搞清楚,不讓布哈林心悅誠服,你就準備 被他煩死吧!
很顯然,托洛茨基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 工作,shí 繼 上他根本就沒有料到,反對他最激烈也是最有力的不是來自列寧派,而是來自託派內部!
當託派的二把手公然造一把手的反,當布哈林當著托洛茨基的面一條條的反駁他的理論時,可想而知效果有多轟動,後果又有多驚悚。
反正托洛茨基是被擠兌得下不來臺,而布哈林還偏偏是一點面子都不給,那架勢真心是真理越辯越明,是不怕打破砂鍋問到底。
shí 繼 上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大跌眼鏡的不止是托洛茨基,連列寧都有一種是不是布哈林拿錯了劇本的感覺。這位哪裡還有一點兒托洛茨基親密小夥伴的感覺,那簡直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措不及防之下,托洛茨基被打懵了,準備 不夠充分的他被布哈林衝了一個稀里嘩啦,再加上斯 大林抽冷子的打悶棍,幾番交鋒下來托洛茨基完敗!
軒然大波啊!之前不管是列寧還是托洛茨基都認為黨內的下一代除了小斯和斯 大林最有出息之外,其他的人都只能充當角色球員。認為布林什維克下一代領導人很有可能依然是兩巨頭模式。強勢的小斯帶著弱勢一點的斯 大林,兩個人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可這一次布哈林一鳴驚人了,從他在這一次論戰中表現 出的水準,誰敢說他比小斯和鋼鐵差?甚至在列寧看來,布哈林所表現 出理論水平超出了小斯和鋼鐵一大截,僅僅從理論的角度說,補充和發展馬 列主 義的重任更應該落在他的肩上。
可以設想一下,布哈林主管意識形態工作,黨 務交給斯 大林,全域性由小斯負責,這種分工合作 方式似乎也挺不錯的。不是在開玩笑,列寧確實有些動心了,布哈林除開有時候犯二很奇葩之外,在理論方面真心是很強大。有這樣一個革命理論家把持俄國的意識形態領域,這至少可以保證兩三代人之內,俄國的革命不會走歪路!
當然,這種前景雖然很美妙,但是列寧並不會馬上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