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計劃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了。其實還可以更深入的分析畢蘇斯基制定這個作戰計劃的本質——本質就是畢蘇斯基潛意識或者他不願意承認的意識裡有一種念頭:野戰他恐怕不是猶太人的對手,離開城市主動出擊恐怕風險很大!
說白了,畢蘇斯基已經有點被打怕了,不管是在東普魯士還是之前爆發的一系列戰鬥,他的部隊無一例外的在野戰中吃了大虧。所以潛意識告訴他要揚長避短,所以他選擇了看上去更穩妥更有把握的戰法。
問題是。對於一隻野戰能力不強,或者說野戰能力很有問題的部隊而言。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以靜制動,以靜制動就等於被動挨打。就等於拱手將戰場上的主動權交給敵人。
後面的戰鬥歷程也很明顯的反應了這一點,戰場上的主動權牢牢地控制在東普魯士人民解放軍手裡。從始至終畢蘇斯基和他的波蘭國防軍都只能被動接招。
六月十八日,烏博列維奇的部隊一路追擊20軍殘部,終於抵達布格河畔。在河對岸就是獨立騎兵旅曾經浴血奮戰過的戰場,哪怕過去了兩三天,隔著一條河依然能看到戰場十分血腥。
放下望遠鏡,烏博列維奇感嘆了一聲:“獨立騎兵旅確實是好樣的!”說完這句話,他就命令道:“準備渡河!”
其實說渡河還早,因為在河岸這邊還存在不少敵人。一部分是一路狼狽逃跑的20軍殘部。按照畢蘇斯基的命令,他們將與上馬烏基尼亞的部隊匯合,所以這一路被烏博列維奇追得相當的慘。
另一部分則是之前奉命渡河的波蘭國防軍第一師先頭團,他們在被炸燬的鐵路橋旁建好了一座浮橋。這座浮橋原本是為了主力過河準備的,可是在畢蘇斯基的命令下,主力部隊不需要過河,於是這座浮橋就晾在那了。
其實按照波蘭國防軍第一師頂頭上級第一軍軍長波爾斯基的命令,這座浮橋應該被立刻摧毀。不過第一師師長格爾切克覺得自己的先頭團還在河對岸,炸了浮橋過河相當麻煩,一旦猶太人衝上來了。他的先頭團不就是肉包子打狗了嗎?
於是,格爾切克給先頭團下了一個很人性化的命令,告訴他們:“一旦發現了猶太人主力部隊。立刻過河,並馬上摧毀浮橋!”
大概在這位師長看來,炸橋完全不需要著急,先佈置好炸藥,等猶太人來了,不就是一個點火的事兒?
不過格爾切克師長沒有料到一點,首先抵達浮橋的不是猶太人,而是20軍的殘部,當時他的先頭團正在過河。並準備馬上摧毀浮橋。不過這一舉動卻觸怒了20軍的殘部。
代理軍長岡卡爾站在浮橋上跳腳罵道:“老子的部隊還沒有過河,哪個敢炸橋?狗日的。老子們跟猶太人浴血奮戰,結果卻要被自己人賣了。有種的你們就連我們20軍全體將士一塊炸了吧!”
20軍的殘部也一起大罵第一師先頭團:“我們打了幾天的惡仗,為你們擋了猶太人兩天,現在你們過河了,就要炸橋!真是隻顧自己,不顧別人!”
岡卡爾怎麼說也是個軍長,可是比一師先頭團團長大好幾級,這位軍座大人都跳腳了,而且就站在浮橋上,給先頭團團長几個膽子也不敢炸橋不是。
於是乎,這座浮橋也就沒炸成,結果20軍殘部還沒完全過河,烏博列維奇的騎兵就殺到了,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這座浮橋。
而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座小小的不起眼的浮橋,給波蘭人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因為本來按照畢蘇斯基的命令,發現猶太主力之後,第一軍應該依託布格河遲滯敵人前進,為畢蘇斯基帶著主力前來合圍爭取時間。
結果烏博列維奇不費什麼周折就佔領浮橋,依託浮橋快速過河,迅速地就在河對岸站穩了腳跟。這讓畢蘇斯基的盤算是完全落了空!
當畢蘇斯基收到波爾斯基的電報,得知猶太人的目標真是他的嫡系部隊,而且已經成功渡河的時候。這位大總統頓時慌了手腳。m和李爾文的預測變成了現實,猶太人確實比他想象中膽子要大,胃口要好。
而此時,30師、34師以及27師和29師還在前往華沙的半路上,只有一個202混成旅剛剛抵達華沙。也就是說,原本按照作戰計劃,畢蘇斯基應該盡帶主力前往上馬烏基尼亞,可是畢蘇斯基卻不敢去了。
為什麼?還不是兵力不夠,此時,畢蘇斯基手頭的部隊遠遠不夠,以這三萬人多一點兒的部隊出城,他心裡一點兒底都沒有。萬一猶太人在上馬烏基尼亞只是虛晃一槍,只是佯攻,真正的主力卻埋伏在半路上等著他。那這一去不是有去無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