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23 形勢不妙

不知道該說圖哈切夫斯基是幸運還是不幸,按照白俄羅斯方面軍的實力,鐵定是幹不過協約國干涉軍的。但是因為某仙人的加入,有了火箭炮這等“神兵利器”,一時間竟然讓圖哈切夫斯基佔了不少的便宜。

透過快打快跑戰術,白俄羅斯方面軍一舉突破了協約國干涉軍在波茲南城外的防線,讓接下來的戰鬥轉變成了巷戰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重炮等“大殺器”的使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這方面協約國干涉軍的優勢無疑是極大的。沒有了引以為傲的火力優勢,這種近距離的顏射戰鬥讓他們很不適應。

而另一面,對白俄羅斯方面軍來說,這種戰鬥模式雖然也不能說很適應。但總比之前被人家用重炮按在地上一通猛轟強吧?純粹比輕武器,他們倒是不怵。而且在之前的內戰中,白俄羅斯方面軍又不是沒打過巷戰。

總而言之,協約國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反倒是白俄羅斯方面軍利用兵力上的優勢強勢的開始了碾壓!

僅僅五天,波茲南就宣告失守,當畢蘇斯基帶著殘兵敗將和乾爹派來的打手狼狽地從波茲南突圍而出的時候,那一刻這位大總統的心情是相當惡劣,通俗點說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必須重新估計俄國紅軍的戰鬥力,雖然總體而言這支軍隊戰術素養不高,士兵素質堪憂,但並不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計程車氣非常高昂,而且不怕犧牲,最重要的是,這支部隊的火力並不像之前想象中那麼單薄。他們擁有強大的支援炮兵。使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式火炮給予了我軍極大的殺傷……建議情報部門追蹤這種新式火炮,最好能趕緊加以仿製……”

波茲南一戰結束之後,協約國的高階軍官們得出上述經驗教訓。雖然並不是完全準確,但也不是完全偏頗。當然。他們的上級對於紅軍是不是能打仗完全沒有興趣,打心眼裡他們就看不起俄國人,真正讓他們感興趣的還是火箭炮。

協約國的情報機構立刻就行動起來,加強了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活動力度,想方設法的打聽一切關於新式火炮的訊息,哪怕是小道訊息他們也趨之若鶩。

不過這幫傻缺真心是找錯了地方,火箭炮產地並不在彼得格勒也不在莫斯科,而是在維堡。而且其生產加工中心完全就沒有一點兒高大上的意思。用李曉峰的話說,一個生產鋼樑腳架的廠子有什麼高科技的,根本就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言好不好。

確實,對於喀秋莎來說,發射機構(也就是所謂的定向器)真心沒有技術含量可言。不客氣地說後世做防盜網的小作坊就能幹這個活,無非是幾根鋼筋焊接一下的活,真心沒有什麼了不起。

對於火箭炮來說,真正的技術含量在彈而不在炮,火箭彈倒是跟高科技沾邊了,固體發射藥劑考量化工水準。發動機對冶金什麼的有一定的要求。當然,如果你對彈藥散佈的精度沒有太高的要求,就跟後世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一樣。把火箭彈當成大號的竄天猴,只要能給出去就成,其實那也簡單。

當然,李曉峰肯定不要粗製濫造的竄天猴,他對火箭彈的精度和威力還是有要求的,當然要求也不是特別高,反正這麼說吧,他這個版本的喀秋莎充分體現了俄國當下的國力。

請注意,是體現了俄國的國力。而不是體現了俄國的科技實力。這兩者是有顯著區別的。體現俄國國力的意思是,這種武器必須能大規模製造。一定得用得起。不像後世的火箭炮,一按電門一輛寶馬的錢就沒了。甚至更貴一點的一發火箭彈就是一輛寶馬。那種玩意兒某仙人是用不起也不敢用的。

反正這麼說吧,某仙人版本的喀秋莎技術含量不高,找幾個過得去的鉗工焊工和幾臺很湊合的車床就能解決。成本也不算特別貴,當然,比普通的152毫米的榴彈還是貴不少,畢竟前者沒那麼多講究。

所以協約國集團一門心思的以為火箭炮很高大上,很高精尖,是挖空腦袋往俄國高科技機構打探訊息,怎麼可能有收穫?而更坑爹的是,這就是個惡性迴圈,越是沒有收穫,那幫傻逼就以為火箭炮的保密級別特別高,所以還就死咬著那些高精尖機構不放,最後自然不會有任何收穫。

直到一戰結束,當協約國停止干涉俄國革命,雙方的關係正常化之後,當他們花費了不菲的代價用俄國買到這種想象中特別機密特別高大上的高科技武器時,那真是褲衩都驚掉了一地。

尼瑪,這種粗製濫造的東西真是戰場上那種大殺四方的高科技大殺器?這尼瑪根本就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好不好!

當然,在震驚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