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文覺得協約國空軍的將領們腦子很有問題,簡直就是一群單細胞動物。不就是柏林周邊的機場被封鎖了,有什麼大不了的?難道要爭奪柏林附近區域的制空權一定需要柏林的機場?難道飛機就不能從後方的機場起飛,然後飛到柏林附近戰鬥?
多簡單的道理啊,東邊不亮西邊亮,反正德國又不止有柏林有機場,南邊的萊比錫、德累斯頓以及北邊的基爾、漢堡、不萊梅以及東邊的漢諾威都有機場。何必吊死在一棵樹上呢?
這個道理協約國空軍懂嗎?肯定懂的,他們之所以對柏林的機場念念不忘,原因是柏林離華沙近,從柏林起飛可以飛抵華沙附近戰鬥,可以掩護柏林至華沙的交通線,而從漢堡或者萊比錫方向起飛就無法完全照顧華沙。
當然,這個原因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協約國空軍的將領們有點小心思,世界大戰基本上打完了,不出意外干涉俄國不管是成功還是不成功,接下來至少十年中都是幸福快樂的時光。
也許對於各國老百姓來說,這種和平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是對於軍人來說,這樣的日子前途很難保證。裁軍恐怕是未來一兩年裡的主旋律。而對於剛剛才在一戰中嶄露頭角的空軍來說,他們缺少海軍、陸軍那種幾百年上千年積累起來的底蘊,而且也並沒有在一戰中顯示出震驚世界的功勳。也就是說在未來的裁軍大潮中。空軍的前途很是不妙!
應該說這幫空軍將領的估計沒有錯,一戰結束之後,所有的新武器一瞬間就被淡忘了。飛機、坦克被扔進了倉庫裡生鏽,整個二十年代航空工業一片蕭條,相當多後來著名的飛機制造商都不得不開闢副業,比如波音就靠賣傢俱和養奶牛過日子。
那這些跟協約國空軍將領們的不開竅有什麼關聯呢?關聯非常大!空軍的前途之所以被看低,無非是在一戰中沒有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過硬的戰績。想要保住空軍,想要讓空軍在和平時期有限軍費中分一杯羹。就必須想辦法吸引眼球,最好是全世界都看到空軍的突出作用。
不得不說。這很難。因為是新生事物,究竟該怎麼使用空軍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反正協約國空軍將領們在這個領域的探索並不算順利。比如說杜黑,後來全世界都記住了他著作《制空權》,但是誰能想到他寫這本著作時的處境一點兒都不好呢?
從1915年開始。杜黑就不斷地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正確的利用空軍,尤其是要重視轟炸機的作用。但是他的建議總不能得到理解和支援,憤怒之下,位卑言輕的杜黑向當局寫了一份十分尖銳的報告,將義大利軍方的高層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好嘛,這下杜黑算是捅了馬蜂窩,在當局的報復下,他被冠以洩露軍事情報罪的罪名。判處一年監禁。《制空權》乃是杜黑在高牆和鐵窗中寫出來的。直到1917年義大利空軍開始轟炸奧匈帝國縱深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後,杜黑才被放出來。
別以為這就是大圓滿的結局了,出獄並恢復名譽的杜黑不久就體會到了保守勢力的強大。不得不被迫退役。直到1921年在陸軍總司令迪亞斯和陸海軍部的支援下,他的《制空權》才得以出版發行。
可以說在當年不管是哪一國空軍幾乎是在夾縫中生存,陸軍和海軍都不希望有個討厭的小弟弟來分走自己的軍費,都在不約而同地想辦法打壓空軍。
比如二戰中很好很強大的美國空軍,可是一直叫陸軍航空隊,甚至在1941年之前叫陸軍航空軍。只能算是陸軍門下的一個軍種,跟裝甲兵、炮兵的地位相當。直到1947年空軍才獨立門戶。
可以想象在1919年,在航空器材還相當原始的情況下,根本不會有多少人看好空軍的前途。新生的空軍必須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
那協約國空軍的努力方法是什麼呢?之前他們也試過用正常的手段為自己爭取地位,但不管他們怎麼努力戰鬥,在海軍尤其是陸軍老大哥看來都是不入流的,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甚至絕大部分陸軍老大哥都覺得沒有空軍一樣能打仗,有沒有飛機都一樣!
這讓協約國的空軍將領們相當的惱火,但是卻沒辦法證明自己的重要性。直到李曉峰和蘇霍伊光榮登場,先是空襲基爾打得協約國海軍灰頭土臉,緊接著又用匪夷所思的戰法讓陸軍老大哥欲仙欲死。這些手段在讓協約國空軍將領們眼前一亮的同時,也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這是一個證明空軍的好機會!
俄國佬的空軍取得的戰果越大,給陸軍和海軍制造的麻煩越多,不就等於間接地證明了空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