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透過實踐積累經驗,另一邊積極地學習前人的書面經驗,用在現在的話說馬赫諾是社會大學的尖子生,而伏龍芝不光是社會大學的尖子生還積極的自考,成為了既有社會經驗又有文憑的另類學霸。
所以馬赫諾的那點兒鬼算盤、小聰明在他面前沒有太多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伏龍芝能以一敵二,在不利的情勢下撐住了烏克蘭的局勢的重要原因。
而且馬赫諾也太低估了他的對手,他的對手不光有自學成才的另類學霸伏龍芝,還有一個不亞於他的軍事鬼才米羅諾夫。伏龍芝能看穿他的小把戲,米羅諾夫也能看穿。
在獲知了馬赫諾北上基輔的訊息之後,米羅諾夫給伏龍芝打電報說:“馬赫諾要北上,要救援彼得留拉。不妨放開一條路,讓他進基輔……將他的部隊困在基輔城內,限制他的活動範圍。用正面戰鬥將其絞殺!”
米羅諾夫也是夠狠的,如果伏龍芝接受他的意見,真的放任馬赫諾進入基輔,那等於是廢掉了馬赫諾最有利的武器。確實,馬赫諾不是不能打正面戰鬥,但那確實不是他和他的部隊最擅長的。一旦落入了陣地戰中,他的部隊等於是套上了枷鎖。再也無法用機動靈活的戰法給伏龍芝和米羅諾夫製造麻煩了,等於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恐怕是要被伏龍芝爆翔的。
馬赫諾進基輔,不光是在軍事上落入下風,在政治上恐怕也會造成極大的麻煩。前面說了,他跟彼得留拉並不是一路人。雙方之間的分歧比馬赫諾同布林什維克之間的分歧還要大。
很難想象這麼兩個分歧巨大的人會攜手合作,馬赫諾真進入了基輔,恐怕很快就要跟彼得留拉發生衝突,到時候先內訌一場那才叫好笑。
對於米羅諾夫的建議,伏龍芝並不是完全贊同。放開基輔的包圍,彼得留拉沒有了壓力,馬赫諾怎麼會去同他匯合?馬赫諾又不是傻瓜!伏龍芝的想法是:如果米羅諾夫能死死地纏住馬赫諾,馬赫諾也乖乖跟米羅諾夫糾纏,不來救援彼得留拉。那他就圍城,將基輔圍個水洩不通之後再穩打穩紮像磨盤一樣將彼得留拉徹底碾碎;
而如果米羅諾夫纏不住馬赫諾,或者馬赫諾自己跑到基輔來找麻煩。那他就不進攻基輔了,而是掉過頭來用主力會同米羅諾夫一起先打馬赫諾,先解決這個喜歡攪局的蒼蠅再說。
總而言之,伏龍芝進攻基輔的態勢是有彈性的,充分做好了應付各種情況的準備。甚至可以說在馬赫諾沒有表明真實的目的之前,伏龍芝對基輔的進攻都屬於做樣子。說直白一點就是投石問路。就是要看馬赫諾的反應。
應該說,伏龍芝的計劃有了作用。馬赫諾北上了,雖然馬赫諾的真實目的是打米羅諾夫的埋伏,但不可避免的是他同伏龍芝之間的距離縮短了!而且馬赫諾正好處於米羅諾夫和伏龍芝之間,只要伏龍芝的動作夠快,完全可以衝上來吃掉馬赫諾!
所以,最後伏龍芝的計劃是:米羅諾夫佯裝中計,前往追擊馬赫諾。實際上則是充當誘餌的作用,將馬赫諾牢牢地纏住。而伏龍芝的主力則快速南下包圍馬赫諾,將其一舉消滅!
和米羅諾夫的計劃相比,伏龍芝的計劃更加主動,而且可操作性也更大,哪怕是米羅諾夫也不得不承認伏龍芝更加高明,所以他心甘情願的去充當誘餌!
不過這個誘餌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如果米羅諾夫表現得太難纏,不等伏龍芝的主力抵達戰場,那個很擅長跑路的傢伙絕對會逃之夭夭。當然也不能表現得太廢柴,畢竟這是演戲而不是真的將部隊往火坑裡推。
反正其中的度很不好把握,完全得看米羅諾夫的臨場指揮,他得讓馬赫諾既吃不下他的部隊,又不願意放棄。
決戰很快就打響了,當米羅諾夫的主力部隊急匆匆地踏入了馬赫諾精心設定的圈套時,後者那真心時喜出望外。
“快!必須在伏龍芝反應過來之前吃掉米羅諾夫!”
可見馬赫諾也不是傻瓜,他也知道這是一步險棋,也主意到了伏龍芝帶來的威脅。不過他有種僥倖心理,總以為自己比米羅諾夫和伏龍芝更高明,能夠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打一個改變戰局走向的大勝仗。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究竟誰能笑道最後,那得看誰發揮得更好了。不過顯而易見的是,米羅諾夫和伏龍芝的準備更加充分,所以在馬赫諾上鉤之後,他們的動作相當的迅猛。
比如說伏龍芝,他的主力部隊前一個小時還在裝模作樣的攻打基輔,可一旦獲知馬赫諾中計,立刻從進攻中撤了下來,幾乎是撒開腿向南狂奔。而米羅諾夫的表現更加出色,他的部隊打得非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