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87

說這可是一筆大錢,當年法國賣身才從美國混了多少經濟援助?也不過十來億的樣子,而且還不是一年到手的。如今李曉峰張口就是兩千萬,這也太黑了吧?

李曉峰可不覺得自己黑,因為他給出的條件很寬厚,這兩千萬美元的資金不光能使法國參與聯合研製,享有今後授權組裝生產第一代歐洲坦克的權力,此外這兩千萬還包購買括頭一批50輛歐洲坦克的資金。也就是說法國付出兩千萬不光能獲得50輛坦克,還能獲得授權組裝生產歐洲坦克的權力。划得來吧?

當然是划得來,對戴高樂來說,此前英國的百人隊長一百輛的開價僅僅是坦克本身就高達近兩千萬美元了。每一輛摺合二十萬美元的高價。而且這些還僅僅是坦克本身,不包括零備件以及彈藥和培訓費用。雜七雜八加一起,買一百輛百人隊長,法國得付出接近三千萬美元。這對當時的法國來說還是很吃緊的。

而現在,付出兩千萬就能獲得50輛坦克,還能獲得今後第一代歐洲坦克的組裝生產權和一部分技術轉移。這對於法國來說還是很合算的!

因為此時戴高樂視察相關法國企業時才發現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發計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那個所謂的最樂觀估計三到五年開始生產的說法水分太大了,這麼說吧,不樂觀的估計法國新一代中型坦克可能十年之後才能投產。

也許有同志要說,十年就十年吧,自己的東西就是一百年也要造出來,發展自己的坦克工業總比今後永遠求人要強吧?

話是這麼說沒錯,如果花十年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投入能讓法國坦克工業逐漸追上世界第一集團,那戴高樂也忍了。問題是按照現在制定的法國新式中型坦克的技術標準,就是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也沒能追上世界第一集團的技術水平,反而是被越甩越遠。

是的,法國人遇到了很多跨不過去的技術障礙。比如說坦克裝甲,比如說高膛壓坦克炮和更先進的反坦克彈藥,還比如新式的發動機和變速箱。

幾乎是涵蓋坦克技術最重要的幾個部分法國人一個也搞不定,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所達到的水平也就是二戰那個層次,而現在二戰已經結束了七年,這七年幾乎是一個時代的跨越。

而法國人搞出的中型坦克(停留在紙面上的技術標準而言)還僅僅是德國二戰黑豹的蹩腳山寨型號。減輕了部分重量,但與此同時也削弱了裝甲,火力勉勉強強也才達到了黑豹的水準,但是穿甲彈質量和精度很差勁,而且火炮身管壽命相當的有限。更糟糕的還是發動機和變速箱,幾乎是黑豹那個可靠性不高的發動機的山寨型號,跟現在的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甚遠。

總而言之,大概還要個三五年時間,法國人才能獲得一款1943年水平的重型坦克,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將拉大到十幾年以上。你說說,換做你是戴高樂,這能忍?

肯定是不能忍的,所以目睹了法國坦克工業的現狀之後,戴高樂覺得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引進技術,去跟世界先進水平合作,而所謂的世界先進水平也只有那麼幾家,美國啦、英國啦、蘇聯啦,現在英美都沒戲,唯一也就是能跟蘇聯說上話了。

而且這次的合作辦法也很理想,有德國的精密加工做保證,又有蘇聯高超的總體設計和二戰經驗做後盾,搞出來的坦克能差到哪去?更何況李曉峰還跟戴高樂說明了:“第一代歐洲坦克不是全新研發的,而是在t-55總體設計的技術上拔高改進。”

這麼說吧,這個所謂的第一代歐洲坦克其實就是蘇聯的殼子裡換用部分德國部件的攢機版。不對總體設計做太大的改變,就是換用部分德國零件予以加強,可以說是蘇德合流版t-55。

其中t-55的整體設計予以保留,僅僅是稍微拉長一點底盤,以便換用mtu剛剛研發的8v90四衝程柴油機,該柴油機最大功率620馬力,外形呈矩形體,結構採用一缸一蓋,並列連桿、推挺杆傳動、聯身箱體,因而便於拆裝和系列化生產;採用機械增壓和預燃室燃燒系統,總體佈置緊湊。傳動裝置則採用zf公司(zahnraede)(腓德烈斯哈芬齒輪製造公司)的4hp250型液力機械式、帶有雙流雙半徑差速轉向裝置的綜合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每檔有大小兩個規定轉向半徑,由於規定轉向半徑較多,轉向功率損失較少)。

可能有同志要問了,t-55上的b54柴油機源自b2,效能可靠也很緊湊,繼續用多好,何必改呢?

呃,實話實說,b2系列確實有點老了,雖然緊湊性不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