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試想一下,加一個國家主.席就很有創造性了,還連帶著將人民委員會和蘇維埃最高主.席團給改了,尼瑪,列寧、托洛茨基這一干當前制度的締造者還活著呢!這麼改不是說要將老一輩的東西全部推翻,這尼瑪不是拉仇恨麼!
李曉峰覺得虛名這玩意兒沒啥用,哪怕沒有那個國家主.席的頭銜和人民委員會主.席的頭銜,他就不是蘇聯的領導核心了?和實實在在的權力相比,這些名頭都是唬人的。
所以李曉峰立刻就槍斃了這個提議,認為保持原狀就好了。只不過政.治局此時也參合進來了,一番討論之後,人民委員會主.席改成了蘇聯人民總理,而蘇維埃最高主.席團主.席則維持不變。因為政.治局都透過了,李曉峰也不好多說什麼,也就同意了。
至少列寧那一輩老革命,雖然不排除有少部分說閒話的,說什麼一朝變回解放前,什麼總理都是資本主義的。不過這一類意見畢竟是少數,除了一少部分老頑固之外,大家對名號問題其實並不是特別敏感,反正只要不減他們的工資,才懶得管你們統治階級怎麼改名字呢!
於是乎這個改名號的提案很快就被透過了,等到1949年下半年,斯維爾德洛夫就很榮幸的成為了蘇聯第一任國家主.席兼人民總理,這也算是對他最後的安慰了。
只不過實話實說這兩個名頭真正的只有象徵意義而已,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名號問題解決之後,全蘇聯都歡欣鼓舞的準備開始迎接李曉峰時代了,不過對於某仙人來說,除了有點高興,更多的還是壓力。一國元首可不是那麼好當的,老百姓可不管你之前有多大的功勞,只要他們的小日子過得不如預期的好,一樣會罵你。李曉峰可不想混一個晚節不保。
蘇聯所要面對的問題其實還是那麼幾項,第一就是經濟問題,這個是老生常談了,哪怕是過了四年,蘇聯也還沒完全從衛國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當然,這不是說蘇聯的經濟沒有發展,而是說蘇聯的經濟跟紅紅火火的三十年代相比是差了一截,顯得動力不足。
這個問題李曉峰到並不是特別擔心,因為對蘇聯的經濟模式進行改革已經是勢在必然了。之前波蘭進行的試驗還算成功,僅僅用了一年波蘭的經濟就大有起色,工人的不滿消失了一大半。而鑑於波蘭新模式的成功,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奧地利已經準備跟進,如果再經過一年這些國家的經濟也有了起色,那麼蘇聯也依葫蘆畫瓢的開始改革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相對於經濟問題,李曉峰更擔心的還是美國人的強勢崛起。作為二戰紅利的最大獲得者,美國人在二戰之後的發展也是走上了快車道,強大的經濟實力讓美國做什麼都是得心應手。高尖精工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在原子能、電子工業和冶金上美國人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原子能上已經漸漸追上了蘇聯,尤其是在民用核電專案上海領先了蘇聯,僅僅是軍用方面還差臨門一腳而已。至於電子工業和冶金工業,除了部分專案之外,幾乎可以說是全面領先於蘇聯,雖然領先得不多,但是考慮到美國的經濟能力,其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這麼說吧,美國人已經抹平了之前李曉峰帶給蘇聯的部分先發優勢,如果蘇聯的經濟再沒有大的起色,不能投入巨資,那麼被美國全面超越也就是幾年的事兒。而這意味著一旦美國人突破了熱核武器的窗戶紙,就意味著美國從二戰的戰略僵持轉向戰略進攻。在未來美蘇兩國的對抗之中,美國將不再隱忍,而是會選擇咄咄逼人的戰略。
而此時,蘇聯還沒有完全將二戰勝利成果完全消化,包括中東、巴爾幹、亞洲等一系列地區都還存在不穩定因素。比如說中東還存在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問題,亞洲存在日本問題,巴爾幹存在南斯拉夫問題。
一旦美國在這些蘇聯的戰略薄弱點上發起反擊,那蘇聯很難選擇。不退讓就意味著正面衝突,在這方面蘇聯並沒有太大的勝算;而選擇退讓就意味著要將吃進去的肥肉吐出來一部分,這也是蘇聯不願意看到和不可容忍的。
實際上蘇聯還不僅僅是要面對美國等帝國主義帶來的外部威脅問題,在陣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包括波蘭等國在內,中東歐國家也是希望能夠實現正常化,而不是作為蘇聯的傀儡存在於世界之上,所以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也是在同蘇聯的領導人勾心鬥角,一個個是想方設法的打擦邊球。反正讓人煩不勝煩。
甚至不光是社,會主義陣營內部有問題,蘇聯內部也是有問題的。中亞地區和接壤土耳其的部分邊境地區宗教和種族問題也是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