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63

敘利亞的突然出手讓納賽爾自然是興奮不已,這正是他最想要達到的效果,如果越來越的國家加入到這場戰爭中去,他的威望將無形之中暴漲啊!一旦獲勝那真心將是一呼百應的局面,到時候還怕大事不成?

納賽爾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際遇,他立刻作出決定,立刻去敘利亞訪問,深化和拓展兩國關係,最好是將兩國打造為一個聯盟,然後再借此滾雪球一樣壯大。

雄心勃勃的納賽爾興奮了,但是他對形勢的預判其實是有問題的。敘利亞突然加入對以色列的戰爭沒有那麼簡單,其中的原因是相當的複雜。

我們都知道一戰結束之後敘利亞就事實上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實際上法國人對敘利亞垂涎已久,一戰期間就跟英國人暗地裡談好了條件一定要獲得敘利亞。這讓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相當的不滿,認為法國人就是貪得無厭。

一戰結束之後法國如願的拿到了敘利亞的控制權,只不過當地的阿拉伯人並不喜歡法國這個新主人,獨立運動也是時有發生。當然如果沒有二戰的爆發,敘利亞人也翻不起浪花。可是眾所周知,二戰法國輸得很慘,幾乎連底褲都沒有了。

1940年,法國維希政府宣佈投降投降,而其麾下的敘利亞和黎巴嫩則轉而受德國控制。不過德國人也沒能實際控制這兩塊,在1941年6、7月間,英軍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的軍隊進入敘利亞和黎巴嫩,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勢力。不過這並未能挽回法國的統治,到了當年9月,法軍總司令g.卡特魯不得不宣佈敘利亞獨立。

差不多兩年之後的1943年7月,敘利亞恢復憲法,舉行議會選舉,成立了自己的政府。而二戰勝利之後的1946年4月17日,英、法軍隊被迫全部撤出敘利亞。這也就是敘利亞的獨立日和國慶日。

敘利亞獨立了,民族解放了,今後似乎是一片坦途了?千萬不要這麼幼稚,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敘利亞獨立之後政局一直相當的不穩定,隔三差五的就有政變發生,尤其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之後,隨著以色列建國,敘利亞的動盪就更加頻繁和激烈了。僅僅從1949年到1951年的兩年間就發生了四次政變(其中的幕後黑手都是英美)。

就拿故事發生的1950年來說,此時控制敘利亞的是軍人施捨克利,這位在1949年12月發動政變推翻了薩米.辛那維的統治,扶植了一個傀儡當總統,而自任總參謀長在幕後操縱政權。

不過由於敘利亞政黨間矛盾重重、群眾遊行示威和罷工浪潮此起彼伏,內閣根本沒辦法站穩腳跟是幾經更迭。1951年11月由於以人民黨為主的政府反對施捨克利的控制,這位再次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任命法齊.賽洛為內閣總理,實行軍事獨裁,下令解散議會、政黨和社會團體,禁止國家工作人員、學生和工會會員參加政治活動。

不過這也引起了全敘利亞的反彈,一時間反對他浪潮此起彼伏無奈之下施捨克利被迫在1952年改變政策,緩和矛盾,然後在1953年當選為敘利亞總統。

可是施捨克利的總統也沒幹多長時間,到了1954年新的反對高潮又來臨了,他的統治被軍隊推翻,不得不流亡國外。

從這一段歷史就能看出,在五十年代初期敘利亞的政壇是相當的不穩定的,施捨克利突然對以色列宣戰,恐怕並不是被納賽爾的宏偉藍圖所吸引,也不是完全出於對猶太人的敵視,而是出於政治的需要。

不要以為轉移視線這一招有多麼高明,政客們都懂。在國內的矛盾達到了一定程度而又沒有解決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向外轉嫁矛盾,弄一個更吸引眼球的東西來轉移老百姓的注意力了。而對施捨克利來說,埃及突然對以色列宣戰無疑是最好的轉移視線的策略了,敘利亞人厭惡猶太人肯定更甚於厭惡他這個毒菜者,讓這些暴民和刁民去向猶太人發洩不滿,總好過老跟他過去強不是嗎?

這麼說吧,施捨克利組織的這次進攻其實是相當倉促的,基本上根本就沒有做戰爭準備,甚至根本就沒有戰鬥計劃,然後就開打了。可想而知這樣的行動就是不折不扣的賭博和冒險。成功了他施捨克利是流芳千古和順利過關,至於失敗了,對施捨克利也管不了那洪水滔天了。

施捨克利對於緊急訪問敘利亞的納賽爾表示了極大的歡迎,因為在敘利亞納賽爾的形象都比他好,大部分敘利亞民眾很認可納賽爾的理念和行動。而納賽爾又需要施捨克利在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合作,自然要幫著施捨克利說幾句好話,這對於施捨克利來說也是有利的。算是一次優良的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