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65

一個點,防線上均勻佈置的守備力量對於關鍵點上的戰鬥難以有效支援,而緊急調配防禦佈置又很容易引起混亂,弄不好就會給敵人抓住可乘之機。如果敵人繞過或者突破防線上的一點,工事和防線上的部隊就失去了價值,防線瓦解,典型的例子就是納粹閃擊法國,讓法國人精心準備了多年的馬奇諾防線變成了擺設。

而對於機動防禦來說,情況就恰好相反。防禦一方可以把主力集中在待機區域,而敵人不知道決定性的戰鬥在哪裡或者什麼時候爆發,所以無法預先準備。但是機動防禦對指揮員、對兵員和裝備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能夠玩的。而且因為需要主動的放棄一些地盤,以空間換時間,以便擊中力量創造有利的反擊條件。

而對於防守的一方來說,放棄地盤在政治上將承受很大的壓力,哪怕僅僅是暫時放棄也常常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歷史上二戰中基輔戰役時期,斯大林就聽不進去正確意見,拒絕放棄基輔,結果導致了慘重的失敗。

並且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玩這一招的,對於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來說,你能有多少空間可以放棄?

很不幸的是,以色列恰恰是那種缺乏戰略縱深的小國。根據歷史經驗,超級大國會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要求停火,凍結戰線。要是以軍主動後撤以空間換時間,埃及人就可以乘機蠶食以色列的地盤,然後鞏固連片,在以軍剛剛準備反擊的時候,由於超級大國的介入,戰場就被凍結了。這樣一來強加的停火根本就不給以軍反擊的機會,結果是以色列白白丟掉了地盤。這樣一來,以色列在政治上不可能得到對方的任何讓步,在軍事上也不可能獲得任何勝利,你說說猶太人會喜歡機動防禦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扯淡,歷史上的十月戰爭中,薩達特就是打的這個主意,準備透過短促的突擊蠶食以色列的地盤,然後透過超級大國凍結戰場而獲得利益,打的是步步為營的主意。

而現在,亞丁竟然要選擇可能會蒙受巨大損失的機動防禦戰術,你說猶太官兵能欣然接受嗎?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亞丁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表現不錯,下面的官兵可能已經“造反”了比如說沙龍就對亞丁的計劃非常的不滿意,將其稱之為“懦夫”的計劃。

不光是沙龍不滿意這個方案,很多預備役士兵也不滿意這個計劃,原因很簡單,這批預備役士兵都是緊急徵召起來的,他們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家庭、不顧一切的返回前線,剛剛趕到前線維持和穩定了戰線的他們突然被告知又要放棄這條剛剛穩定的戰線,換做你會怎麼想?

這裡再多說一句,以色列的預備役制度雖然非常完備而且效率也很高,但是付出的代價是相當的高昂。因為以色列缺乏戰略縱深,而且周邊國家幾乎全是敵對勢力。一旦跟周邊的鄰居關係緊張,為了自保以色列唯一的辦法就是徵召預備役做準備。

比如歷史上1955年的西奈戰爭前夜,埃及加強了西奈一線的軍事力量,以色列立刻動員了預備役,這個過程是相當的勞民傷財。首先預備役要前往緊急集合地點,分發軍服和武器,然後他們要將坦克、裝甲車開動起來並裝滿彈藥和準備好油水。運輸車隊也要動員,因為他們要將坦克拉到前線。

不過並不是每一次動員都會真的開打,如果危機結束了,坦克和裝備再回到軍火庫,還要撤下軍火彈藥,並且要擦洗維修保養,檢修好所有需要檢修的部件和系統,這樣才能入庫。一部分預備役人員要多留幾天,為下一次危機爆發時的緊急出動做好準備,這樣下一次緊急出動才能維持高效。這樣的情況可不是一次兩次,以色列跟周邊關係緊張的時候,會一連來好幾次,有時候甚至連續三四次,很多預備役的解散和重新徵召中間只間隔幾天。這麼幾十年如一日的玩下去,你說誰受得了?

就比如這一次,因為戰爭爆發得太突然,連以色列都有點準備不及,所以最初征召的預備役根本就有點慌不擇路,預備役人員一到集結地,根本不管建制,也沒有時間校準槍炮,拉了人拉上裝備就臨時編成戰鬥分隊往上增援。

可以說相當一部分預備役人員都是扔下手頭的工作衝到前線去的,這其中還湧現了一些很特殊的戰鬥英雄。比如茲維卡.格林戈爾德中尉,這位中尉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並不隸屬於任何部隊,他正在軍校進修連長課程,此時正好放假在家休息。戰爭爆發之後,他立刻搭順風車趕到了前線,拉上幾個半道碰到的預備役坦克兵,找到了兩輛剛維修好的坦克就開始了戰鬥。

別看格林戈爾德中尉手裡頭的作戰力量不值得一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