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至於家長說孩子看了與性有關的書刊,影響了學習,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因果模型……看某些書刊→影響學習。有經驗的社會學家都會同意,建立一個可靠的因果模型是非常困難的。就以前述家長的抱怨為例,首先你要證明,你的孩子是先看了某些書刊,而後學習成績才下降的;其次你要證明沒有一個因素既影響到孩子看某種書,也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我知道有一個因素要影響到這兩件事,就是孩子的性成熟。故而上述家長的抱怨不能成立。現在的孩子營養好,性成熟早,對性知識的需求比他們的父母要早。據我所知,這是造成普遍憂慮的一個原因。假如家長只給他們饅頭和鹹菜吃,倒可以解決問題(使其性成熟期晚些到來)。以上論述要說明的是,關於澀情作品對青少年的腐蝕作用,公眾從常識的觀點得出的結論和專家能做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倘非如此,專家就不成其為專家。

BOOK。←虹←橋書←吧←

第16節:擺脫童稚狀態(2)

當然,人們給所謂澀情作品定下的罪名不僅是腐蝕青少年,而且是腐蝕社會。在這方面書中有一個例子,就是六十年代的丹麥實驗。1967年,丹麥開放了澀情文學(真正的澀情文學)作品,1969年開放了澀情照片,規定澀情作品可以生產,並出售給十六歲以上的公民。這項實驗有了兩項重要結果:其一是,丹麥人只是在初開禁時買了一些澀情品,後來就不買或是很少買,以致在開禁幾年後,所有的澀情商店從哥本哈根居民區絕跡,目前只在兩個小小的地區還在營業,而且只靠旅遊者生存。本書作者對此的結論是:〃人有多種興趣,性只是其中的一種,澀情品又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側面。幾乎沒有人會把性當作自己的主要生活興趣,把澀情品當作自己的主要生活興趣的人就更少見。〃

丹麥實驗的第二個重大發現是澀情業的開放對某些型別的犯罪有重大影響。猥褻兒童發案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露陰癖也有大幅度下降。暴力汙辱罪(弓雖。女幹,猥褻)也減少了,其他犯罪數量沒有改變。這個例子說明澀情作品的開放會減少而不是增加性犯罪。筆者引述這個例子,並不是主張什麼,只是說明有此一事實而已。

美國對澀情作品的審查浪潮在二次大戰後忽然退潮了。本書作者的觀點是:這和美國從一個保守的、鄉村為主的單一清教國家,轉變成了多元的國家有關。前者是反移民、反黑人、反共、排外的,社會掌握在道德警察手裡;後來變成了一個都市化、工業化的社會,那種嚴格檢查的背景就不存在了。這種說明對我們甚有意義,我們國家也是一個以鄉村為主的國家。至於清教傳統,我們沒有過。清教徒認為人本性是惡的,必須加以限制。我們國家傳統哲學認為人性本善,但是一到了〃慕少艾〃的年齡,他就不再是好東西了。所以對於青春期以後的人,兩邊的看法是完全一樣的。本書作者給出了一個美國澀情開放程度的時間表,在此列出,以備參考:

早於四十年代:任何女性的裸體或能引起這類聯想的東西,包括掀起的衣裙、乳投的暗示,都屬禁止之列;

四十年代:澀情雜誌上出現裸女背影;

五十年代:乳防的側影;

六十年代:出現乳投,《花花公子》雜誌上出現女性蔭部;

七十年代:男性生殖器出現在《維瓦》和《花花女郎》雜誌上,女性的蔭唇出現在《閣樓》和《花花公子》雜誌上。

每當雜誌走得更遠時,審查員就大聲疾呼,災難就要降臨,但是後來也沒鬧什麼災。所以這些人就落入了喊〃狼來了〃那個孩子的窘境。

《性社會學》這本書裡把對影視出版的審查,看作一種性環境。這種審查的主要目標是澀情作品,所以含有性內容的嚴肅作品在這裡只是被〃捎帶〃的。所謂嚴肅作品,在我看來應該是雖然寫到了性,但不以寫性為目的的作品。這其中包括了以藝術上完美為目標的文學、影視作品,社會學、人類學的專業書,醫學心理學的一部分書。據我所知,這類作品有時會遇到些麻煩。從某種意義上講,嚴肅的作家、影視從業人員也可以算作專家,從專家的角度來看審查制度,應該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虹橋▲書吧▲

第17節:擺脫童稚狀態(3)

改革開放之初,聶華苓、安格爾夫婦到中國來,訪問了我國一批老一代作家。安格爾在會見時問:你們中國的作品裡,怎麼沒有寫性呢?性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呀。我國一位年長的作家答道:我們中國人對此不感興趣!這當然是騙洋鬼子的話,實際情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