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只說了一句:
“就事論事,他在其他問題上出現了錯誤,但是在軍事上,他的作戰思想、他的兵練兵方向沒有錯誤!”
就憑藉著這一句話,彭穿石在軍中就再也沒有人對他說三道四不服氣,哪怕是那個最不爽他的軍事將領,在彭總去世之後,也令人驚訝的出現在彭穿石靈樞前推開攙扶的警衛員,脫帽認認真真的長鞠三次。在那個將領的回憶錄中,這三鞠躬,一是為他為國為民奮鬥一生而鞠躬;二是為他忠誠一生敢說真話、難聽話而欽仰;三是為他不計個人得失和個人恩怨,敢於對一切不公和不對之事說不的情操鞠躬。
這些都是上層人物的記憶,但更多和彰總接觸過計程車兵回憶中,這位在面對各級指揮官都板著臉的老總,卻在和士兵在一起的時候喜歡面帶笑容,士兵們很喜歡聆聽他的故事,喜歡他在自己身邊的感覺。那是一種愛護、呵護自己的老班長的感覺,士兵們對這位超齡的老班長,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在裡面。
為此很多人都知道,在戰爭結束之前,這位老總、國家老帥在戰爭結束後的半個小時後,在路邊撿起了一名剛剛戰死不久士兵計程車兵身份牌,傷感的說到:
“就差這麼一點,我們就可以讓你回家了……”
對於國家的大業來說,國家的崛起、復興需要多少人、多少英雄和不為人知的英雄的付出才能夠換取回來,很多人都醉心於各種數字和戰果,只有這個老總、這位國家老帥是真正從士兵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他不喜歡殲敵多少多少,他只想知道,自身傷亡了多少……
因為這位老總、老帥知道,每一個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家庭的傷心淚水,不管口號呼喊的有多響亮偉大,可自己親人逝去的痛楚,只有那些親人們才能夠真切的體會得到……
“困獸之策”這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高層對一九四四年對菲律賓決策的過程中經過文學藝術家門的筆下加工後帶有了那麼一抹浪漫主義的色彩,可是對於當時被半禁閉、半關押的中國第三戰區指揮官們來說,這是再也不想經歷過的事情。在那個和小黑屋差不多的會議室裡,各級指揮官、參謀長費勁了心思和相互辯論、推演的口水這才確定了作戰方案,而對於在菲律賓諸島嶼上的美軍和日本鬼子來說,困獸之策,恰恰也是它們最終下場的最好代名詞……
第六百七十四章 遠望關島
多大的灶臺配多大的鍋,有多大的實力選擇什麼樣的戰術。
象陝甘一帶的原地方軍,在戰術上選擇的是間距快速衝鋒,儘快拉進和對方的距離,多利用夜戰、突襲戰和對方迅速的絞殺在一起,雖然在進攻時會承受大量的傷亡,可這也是在缺乏武器彈藥和裝備下的無奈選擇。沒有足夠的火力支援,也只有正視這種戰術所帶來的傷亡來進攻作戰。
第三戰區制定選擇困獸之策也是建立在中國海軍逐漸強大起來的基礎上,海軍如果不夠強大,那麼這個策略也無法能夠得以實施和實現,美日聯軍完全可以憑藉自身強大的海軍力量輕易衝破中國人的海上封鎖。
只是在經歷過奧古斯塔港海戰之後,現在的美國艦隊見到中國艦隊就躲著走,完全找不到橫行太平洋的當初那種王八之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自己的攻擊手段中,巨炮戰列艦完全夠不上邊遠遠就成為了中國反艦導彈的靶子,讓大炮鉅艦的戰列艦、巡洋艦去和中國艦隊作戰……死透三回都摸不到對方一根毛。而航母……中國人的防空導彈讓所有的美國飛行員在執行任務時眼皮子直跳跳,瞪大了眼睛四下觀望著,隨時警懼著那種速度超快、威力超大的防空導彈的來襲。
四月初,當中國遠征艦隊一部幾艘軍艦出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以東珊瑚海和太平洋附近海域時,美國在此遊弋的艦隊立即退避三舍,足足退讓兩百海里之外才略感安心。這樣的退避讓仍舊還是太平洋海軍司令的尼米茲相當的憋屈,可是卻沒有任何的辦法來解決,經過奧古斯塔港海戰和美國國內科學家還有軍事專家的分析,中國人的海軍只要擁有一定數量的反艦導彈,憑藉著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兩種武器,就能吃死美國海軍。可以說,雖然美國人在幾十年前航空母艦一出現便敏銳的發現了這種武器取代大炮鉅艦的無限前途,可是在中國人的導彈出現之後,航母這種武器的光芒便在導彈武器面前為之一暗。
曾經在奧古斯塔港海戰結束之初,尼米茲也曾經以為上帝拋棄了白人站到了中國人的那邊去,他想不通為什麼中國人能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內從一個孱弱的國家成長為一個擁有各種先進科技的國家。美國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