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西打通中國空降兵們所組成的防線?答案是隻有四個大多臨時招募來的新兵輕步兵師。雖然兵力對比雙方部隊的比例是六比一,但是任誰都知道,驅趕這些才剛脫下平民衣服穿上士兵衣服的新兵有多麼不可靠。
而第三集團軍此時已突破齋桑泊一帶,雖然第三集團軍的對手打算用清堅壁野的手段逼迫有著血腥屠夫之稱的馮軍座揮動屠刀斬向當地群眾,不過科涅夫似乎忘記了,也似乎太高看蘇聯在這一帶的影響力,齋桑泊一帶原本就和中國關係一直有著一衣帶水的民間血脈關導,即便是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哈薩克全境處於俄羅斯統治之下,而哈薩克人聚居的東部的區也就是齋桑泊一帶仍舊歸屬於中國。在部隊中配備的翻澤士兵的幫助下,第三集團軍的官兵很快的便向一些未能及時被蘇軍強制拉走的百姓手中購買到足夠的牲口,不是用搶奪的,也不是用蘇聯貨幣的。為了保證購買順利和確保軍隊形象第四戰區讓進攻部隊在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接觸時都給部隊配發了糖果和茶葉以及部分缺需生活物品,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直接拿來以物易物的硬通貨,而且也都是當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缺需的產品。
特別是茶葉,特殊的飲食習慣使得這些人需要在茶葉中獲取補充寶貴的維生素,在中國軍需官手中的那一塊塊上好的方茶在當地人的眼中就是一塊塊比黃金更重要的生活必須品。再加上軍隊購買價格公道,買賣和氣,有了第一次良好的開端訊息便會比無線電波還要快速的在草原上散開,中國軍隊的良好形象在百姓心中一點一滴的開始重新建立。
西進的上中下三路軍隊中,除了從最下端南方進攻的第十一軍是在西北組建徵募的兵源之外,其他兩路軍隊中都在連一級部隊配備了三名以上的西北本土士兵,為的就是能在西進作戰中起到嚮導和語言翻譯的作用。雖然如果再深入蘇聯境內,這些從新疆、甘肅等地所招募計程車兵將失去更多的作用,但是這已經足夠了,能在哈薩克境內的幾個關鍵的交通咽喉建立起深入挺進的橋頭堡,那麼剩下的就是讓坦克一路向西在平原上馳騁飛進。
空降戰鬥二十一個小時後,科涅夫放棄了重新打通西部交通動脈的打算,因為此時自北向南作戰的第一集團軍的一個坦克旅三個師憑藉著自身的機動力已經和那一個師的空降軍會師,重型武裝部隊在野外和蘇聯輕步兵作戰是個什麼後果,想都不用想便能知道答案和結果。卡普哈蓋鎮的防禦僅僅支撐了四個小時後便已中國軍隊的勝利而告終,自此阿拉木圖以北的最後屏障被攻克,向西的鐵路和公路交通仍舊被中國空降師給牢牢掌握著,東面第十一集團軍的一個軍正穩紮穩打的向西推進,而向南由於地形的緣故阿拉木圖沒有交通線路,阿拉木圖現在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兵臨城下的孤城。
面對如此困境,科溼夫在最後下達了一個殊死抵抗的命令後便乘坐專機向西離開了阿拉木圖,避開北部中國的空軍攔截轉飛熱茲卡茲甘後,飛抵阿斯納塔繼續坐鎮指揮哈薩克的戰役。不過科涅夫在抵達最新的指揮部後向喀山的蘇聯革命最高委員會發去詳細報告,報告上明確的闡述了在哈薩克境內這一週以來所發生的快速變化,其中特別強調了中國西進的三路軍隊中,有目前已知的中國三支王牌部隊,中國人在這裡動用了這樣實力強大的部隊,那說明中國人對這裡是勢在必得,情況非常不容樂觀。
科涅夫的報告雖然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人的高度重視,但是卻有心無力,現在的蘇聯就象是一個兩頭挑滿重物中間輕的扁擔,東西兩頭都集結了蘇聯龐大的武裝,雖然東部已經開始潰敗,但是西部卻還可以保持住良好的抵禦態勢。雖然就和科涅夫報告裡所闡述的那樣,哈薩克一旦陷落,中國人攻佔鄂木斯克,那麼就相當於中國人將這根扁擔從中間打斷,那蘇聯將變成東西兩頭各自為政的可怕局面。
不過科涅夫並不知道,很多蘇聯官員也都不知道,哈薩克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是在現在卻還是基本處於一個半遊牧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的地區,很多人想不通,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段國學要這片土地來做什麼?
其實段國學要哈薩克原因很簡單,第一個是哈薩克是中亞通向中東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通往西進中秋明油田的關鍵地方,有這兩條就已經足夠段國學出兵的理由。而且不僅是秋明油田這個現在蘇聯人還未知的這個超級大油田,就連哈薩克本身土地裡就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煤、鐵、銅、鉛以及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鎢礦儲量更是佔據世界前三位中的一席。不過更讓斯大林等一些高階官員所心寒的是,一旦哈薩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