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政治政委地忽悠和鼓動甚至是身後地機槍監督下向前方進攻。
雙方在共青城外匯聚了最後的力量,蘇軍吸取了伯力和海參威失利的經驗,總結出在城市巷戰中的一些特點和中國軍隊所使用的武器特點,改進了自身的作戰戰術。
在斯大林保衛戰中,蘇軍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狙擊手的震懾特點,在斯大林這座城市中和德軍絞殺在一起。但是蘇軍遠東部隊所期望在此再創佳績的願望被打破了,中國的軍隊不僅同樣有著大量的狙擊手,而且中國的狙擊手們似乎經驗更加的豐富。
同時在作戰經驗豐富的同時,他們的裝備似乎更好而且更精良,他們裝備了常規的狙擊步槍,更有裝備一些蘇軍未能想到過的特殊裝備。
參與這次戰役的中國狙擊手們有部分配備了暗影部隊以前才能裝備的特種裝備—紅外熱感探測器,這樣能使得這些狙擊手們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和狙殺蘇軍。
當然,能裝備這些特種裝備的狙擊手們不是一般的普通狙擊手,而是集團軍中的狙擊精英,這些人都是有著十年從軍經驗的老兵們,只有經歷過長時間作戰的老兵們才能有著這樣的待遇。因為這些裝備是那麼的驚駭世俗,如果將這些裝備流入到敵軍的手中,肯定會造成不不要的洩密和一些不可預計的情況發生。
因此這些裝備只能讓經受過多次戰火考驗的那些老兵們使用,只有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在戰場上存活下去,只有經受過血火考驗的他們能將這些裝備完好的帶回基地中來。
而且除了這些老兵們,無所不在的戰場通訊裝置也使得中國士兵們能及時的得到更多的火力支援。面對著那些隱藏的蘇軍狙擊手,中國士兵們可以呼叫更多的炮兵對似目標隱藏地進行火力覆蓋射擊;不僅如此,中國方面由於投入兵力眾多,對各處房屋、建築都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和清查,這樣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住了蘇軍狙擊手的發揮空間和作用。
這樣多管齊下的手段處理下,蘇軍在前兩個城市的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針對於此,蘇軍很快的調整了自己的作戰戰術和作戰防禦體系,試圖做著最後的抵抗。
而中國方面對此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大量的部隊在攻擊完伯力和海參威後放慢了攻擊速度以做更多的攻擊準備。更多計程車兵、更多的彈藥、更多的補給、更多的飛機和更多計程車氣……
“司令,戰士們都已經準備好了,什麼時候發動總攻擊。”唐畢強的身邊,作戰參謀將一份戰報遞交給他。
“還不急,著急的不是我們,而是對方,人類在等待中會消磨完自己的所有精力,鼓三而竭,他們沒有足夠的彈藥,沒有增援,他們甚至連食品都不足,等待下去對他們只有著無盡的恐懼和憂慮,而當他們的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個極限後,推倒他們就變得會很輕鬆……”
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始移民
與蘇軍在遠東的陣地絞殺戰並不是最好的手段,因為陣地絞殺戰雖然對在戰術上對中國有利,但是在短期戰略上有些花不來。你可以好好的粗略計算一下,提供上百萬人的後勤補給是一件多麼龐大的工程,而且這些補給有三份之一的補給是從遙遠的中國西南運送過去的,每拖一天,光糧食食品就要消耗上百萬公斤。
但是從長遠的戰略上來看這又是需要的,在東北彙集了五個集團軍,其中出了第一、第三集團軍外剩下的三個集團軍剛剛組建不久,他們需要實戰來磨合集團軍的戰術配合演練。日本是以戰養戰,而中國是以戰煉戰。
這是因為裝備更新所帶來的戰術變化,由於裝備了大量新式裝備,很多部隊都還沒有適應這些新戰術。有原中央軍轉划過來的指揮官愣是命令坦克裝甲車在進攻時在前方頂著擋子彈,而自己帶著士兵跟在坦克後面慢慢的推進,這樣慢速的推進當然成為了對方反坦克火力的好靶子。而那些原地方部隊的指揮官更甚,還是延續著當年打兩槍便衝鋒肉搏的老戰術……
不是所有的軍官都是經過軍校學習過的,而且這麼多基層軍官要進行一次大學習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中國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時間,因此只能讓這些轉化過來的軍官們一邊在戰爭中一邊學習,也在學習中一邊戰爭。
在滿是彈坑和殘骸的陣地表面,滿地都是人類地屍體碎塊和各種槍械、坦克、大炮還有戰壕地殘破物,這些東西給狙擊手們提供了大量的隱蔽物,在這些東西的下面或者是旁邊,任何地方都是良好的埋伏之地。只是蘇聯士兵知道,這些地方埋伏的狙擊手們已經幾乎看不到屬於自己的狙擊手,他們的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