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搶救救治。到目前戰死人員不到一萬兩千人。只是蘇軍的武器彈藥比日軍的威力要大很多。死亡率我們是控制住了。但是致殘率和恢復後不能返回戰場的重傷減員率比和日軍交戰時提高了百分之一十八。”
“戰死計程車兵撫卹金都發放出去了嗎?”這次問話的是李德林。作為半個從軍出身的政客。他深知撫卹金是對一個戰死計程車兵家庭帶來什麼。
“撫卹金在確認死亡後都第一時間發放出去了。還是老規矩。這些錢是由軍方人員專門上門發放的。”
撫卹金的發放是由軍方人員上門發放的規則是從1922年定下的。起因是當時有個從原陸老頭體系官職留下繼續就任的副鎮長扣留住了本鎮五位軍烈士的撫卹金挪做他用。軍方人員盛怒之下帶兵扣住了這名副鎮長。直到兩天後這名副鎮長才從被扣押地給放了出來。只是放出來後這名副鎮長不知道是在裡面受到了什麼刺激瘋了。從此之後。撫卹金的發放便由軍方人員親自上門發放。一來確認將士們捐軀後這筆錢能如數一分不少的交到將士家人手中。一方面專門負責發放撫卹金的軍方工作人員也有豐富的安慰將士家屬經驗。
“一萬多人啊……加上致殘退伍的兵。這善後的工作壓力可夠大的。”陽桂平揉揉自己的額頭嘆聲說。
“得了吧。老陽。雖然這人數多了點。但是相比這麼大規模的戰鬥。能死這麼點人我們已經是燒高香了。”李德林向陽桂平說到。
“我知道在戰損比例上我們佔了很多的便宜。只是就不能再少傷亡點嗎?”
“陽總理。我們也巴不得能做到打出總指揮口中所說的零傷亡的戰爭。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能力做到這一步。這一次的戰役。我們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減少我方的傷亡。”林寬慰著陽桂平。
“同時還的需要感謝蘇軍的無能和輕敵。”武裝總參謀部的另一位巨頭楊文生突然出言插嘴說到。大家紛紛地把目光轉向這位老人。
“拋除蘇軍盲目的自大和對我們的輕視。其實這場戰鬥。我們是和一個巨人交手。能做到這樣的雙發損失比例。我更得要感謝各位。是你們這些政治、工業、農業、商業、還有教育行業的各位為我們軍人創造出來的尖兵利器和堅盾防衣。若是這樣規模的戰鬥放在以前。甚至就是遠在地球另一頭的德國。我們的傷亡也會超過十萬人以上甚至二十萬人。”
“楊老。德國人的戰線比我們的要大十倍以上。他們的傷亡達到這麼大但是戰果比我們更大。”李德林言解釋著。
“我知道這個。但是我們的傷亡主要集中在前期蘇軍的突襲和戰役中間的絞殺戰中。而即使是在這樣高強度的戰鬥中。我們戰士的傷亡還是遠遠的低於對方。其原因不外乎別的。就是因為我們總指揮一直提倡和追求的高科技現代化戰爭。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作到總指揮提出資訊化作戰和零傷亡戰鬥。但是我們一直在往這方面努力。”將軍站起身子。年過七旬的老將軍身體已不復當年。但是銳利的目光一直伴隨著他看著自己手下的兵丁奪回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從我投入總指揮的麾下後。我就一直注視著我們軍隊的建設和變化。這支軍隊。凝聚了總指揮、我和有軍事人員的心血。在戰鬥意志上我相信這支軍隊是一支擁有著強烈愛國心和最高進取心的鋼鐵軍隊。他們是一支炮火打不爛。金錢攻不進有著鋼鐵般意志的職業化軍隊。”
“我要感謝諸位。是你們生產出了先進的槍支、火炮、坦克、飛機。沒有這些先進的裝備我們這些士兵就要用著刺刀石塊和拳頭去和對面計程車兵作戰。要用著毫無防護的血肉之軀去和鋼鐵怪獸對抗。我不敢想象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會有多大的傷亡產生。”
“楊老。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如果要謝的話我估計我們要相互道謝幾天的時間。而且我認為真要道謝的話我們只用謝總指揮就夠了。畢竟這一切都是他所主導和建立的。我們只是順著他的構思去努力。”
“扣高帽的事情大家就不要再浪費時間了。我想我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處理。雖然我們狠狠地錘了一頓蘇聯人。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就有著足夠的實力去打贏下一場戰爭。大家也看到了。我們這一仗打的並不是很順風順水。很多情況我們仍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不足。”段國學出言打斷了幾位的談話。
“是的。此次戰役。我們仍舊出現很多不足之處。首先還是提到後勤。別看我們這次出動上百萬人的部隊作戰。但真正我們的後勤只能支撐住主力攻擊部隊的後勤。那一百多萬的防禦部隊我們也僅僅只能做到國內領土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