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前一句話是對崔小清說的,後一句話是說那孩子——父親死了不久,親戚還在哀傷,孩子卻已經戲耍。大約這時候,孩子還不明白父親“走了”的實際含義。
“喪事辦了嗎?”時穿抱著孩子詢問跟來的老丈。
老丈低下頭,語氣哀傷的回答:“已經辦了,老爺,因是橫死,沒敢大半,等不到頭七就埋了。”
“他是老幾?”
“是老三!”
宋代計程車兵地位低下,不禁臉上要刺字防止他們逃亡,而且平常的歧視待遇也很多,宋代的漢子要不是逼不得已不會參軍,已經加入軍隊的漢子,家族一般不拿他們當活人看。而陣亡在古代屬於“橫死”,連個正常的殯葬待遇都無法獲得。
可他們是為了保護鄉民犧牲的呀?
時穿無法指責整個時代的規則,他想著,等到《租借方案》正式實施之後,大約崔莊團練的待遇會更好點。他臉色只陰了一下,又柔聲問:“撫卹發了嗎?”
老丈拱手:“老爺,發了——燒埋銀子三百貫,還說以後家中男丁每月給兩貫錢,女童一貫五,一直髮到孩子十八歲。等孩子長大了,還可以免費上學堂,或進團練作坊。老爺慈悲,家中上下感激不盡。”
時穿輕輕搖頭,唉,既然拿了錢,怎麼還草草葬了……罷了,不說了。
放下這孩子,牽著崔小清的手走了幾步。似乎崔小清很享受這種感覺,主動提議:“郎君,再走走,去那幾戶死傷團練家中看看……”
不錯,這幾日忙來忙去,現在閒下來,正該去他們家中看看。
村中道路很好,時穿腳下瞪著一雙牛皮快靴,崔小清則穿著一雙木屐,帶上全套首飾的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