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我做幾個體積大的。”
劉旭趕忙招呼:“早聽說長卿有做珠寶首飾的手藝,傳聞海州第一才女褚素珍的首飾出自長卿之手,哈哈,這樣的小不點,居然有如此大的威力,真是巧思呀。”
不等時穿謙虛,劉旭馬上問:“長卿昨日在席間所說‘以海為田’,不知道要如何著手?”
衙內哈哈一笑,代替時穿回答:“真是煩死了,昨日我就在席間隨口一說,今日便有十幾位找上門來,這不,我來大郎這裡躲躲清閒。”
劉旭順勢回答:“嶺南之路艱辛,當初東坡先生流放的時候,花了一年零八個月走到嶺南。在下前往廣西赴任,正想乘坐海船一路南下,不過,昨日聽到長卿一番宏論,我倒有個想法:我劉家在沭陽做財主,光依靠田產靠天吃飯,畢竟單薄了點,不如拿出點錢來,置辦十艘漁船,交與長卿經營,如何?”
時穿與施衙內想互看一眼,都在搖頭。時穿回答:“我們不是因為財力所限,才招引大家共同參與捕魚,實在是因為人手缺乏,沒有合適的人才管理……”
劉旭馬上接上:“我有一弟,嫡子,年方二十,讀書不成,在家裡經營家中產業。我走之後,劉家產業由他負責管理,如今我替他求聘時家女——聘禮:沭陽上田三千畝,錢兩萬貫!”
沭陽啊,自從沈括整修沭陽水利之後,海州最肥沃的土地在沭陽。上田三千畝,錢兩萬貫,好大手筆!
時穿笑了,看來他宅院的裝修以及氣派,不僅唬住了王氏,連劉半城也唬住了,所以他改了主意,不敢提求聘時家女做妾,而是替自己弟弟求聘正妻。
你還別說,這門婚姻挺合適的,沭陽離此並不遠,但也不近。時家女孩加入沭陽,知道那段桃花觀經歷的少,閒言碎語就少。更何況時穿教出來的女孩,所具備的實用知識,絕對是大宋頭一號。這樣的女孩進入大家族中,識得字、管得家、善經營,誰敢小看?
而男方的條件也不錯,劉半城,沭陽最大的地主,名下佃戶上萬……嗯,佃戶?
“長卿人手少,恰好我劉氏人手多,若長卿能許婚,沒說的,水手我來找,我劉家出面,在自家佃戶當中尋找千百個懂得操船,或者願意學習操船的水手,不是問題。這些人知根知底,長卿只管放心使用。
此外,我劉氏遠在沭陽,船隊平常的經營怕是搭不上手了——長卿若許婚,這支船隊就由我劉家媳婦經營,等她嫁入劉家,就讓她的姐妹幫助昭關,我劉家絕不插手具體事項,如何?“
第323章 居然是三贏
劉家、沭陽、數萬戶佃農……
時穿自己隱藏手中勞力,依靠的是作坊。而劉家是明晃晃的大地主,名下數萬畝的土地是幾代積累,同樣,那些佃農也是幾代以來都在為劉家種地,忠誠度遠遠不是時穿這種暴發戶所能想象的。
時穿再轉首望向了黃爸——黃爸加上劉半城,沭陽還有啥說的?自己手頭的武裝力量一直想隱藏起來,有劉半城與黃爸的組合,那沭陽鄉間,不正是隱藏力量的好地方嗎?
“聽說沭陽民間一直動盪不安!”時穿做出擔心姐妹的模樣。
劉半城聞絃歌而知雅意,順勢說:“我更聽說時大郎的崔莊團練辦得很好。”
時穿目視黃爸,再問:“沭陽的團練怎樣?”
作為沭陽最高行政長官,黃爸完全可以做這個主,他眼前一亮,馬上回答:“沭陽縣土地肥沃,人口增長較快,連帶著,這幾年鄉間各種歪門邪道氾濫,鄉民無知,拿自己一輩子積累求入邪教,官吏不能禁止……賢婿若能與劉氏聯手,倒真是一個好姻緣——我做主了,予劉氏兩名團練教頭的名額。”
時穿點頭:“沭陽人口增長快,土地卻沒增長多少,當地農戶家中人口越來越多,收入逐漸攤薄,‘以海為田’以後,倒是正好吸引農戶家中次子、庶子分家經營。同時,若能再辦個團練,沭陽就算穩定了……”
“不錯!”劉半城總算是走了一趟京城,見過世面後開闊了眼界:“小農小戶,崇尚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沭陽土地肥沃,連帶著沭陽出去闖蕩的人不多,本土大將數量不多不說,本領也稀疏……”
施衙內插嘴:“其實我只是缺人力,不缺船隻,劉大人有人手,不如給我七八百人,等他們訓練好之後,我一半還你,一半自己留用。同是做船員麼,我船上分紅也不差,他們在我手下,我決不虧待。”
“團練五百人!”時穿也適時插嘴:“我在沭陽開團練作坊分部,岳父大人動員沭陽鄉紳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