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頭髮梳得整整齊齊,文雅的衝時穿行禮後,遞上一張契約,彬彬有禮的說:“時大將,我們是黃公子僱來的,這是契約。”
趁時穿瀏覽契約的工夫,老婆婆繼續說:“黃公子說大將越來越忙碌,恐怕沒有工夫親自教導小娘子們,所以特地僱我們來為時大將解憂……我等幾個,素來慣做這事,黃公子也是審閱了我們過去的薦書,才給我們下了這份聘書。”
時穿抖了抖手中的契約,正在沉思,黃娥聽到院裡的動靜,趕了出來向老婆婆行了一禮:“黃公子真是客氣了,哥哥,這是‘女先’,一向負責教閨門女子……哥哥今後會越來越忙,恐怕抽不出身給我們上課,黃公子這份思慮得當,如此一來,哥哥上午可以脫開身去,我們便由女先教導……”
宋代所謂“女先”,指的是“女先生”,因為是女性教授,所以只稱“女先”。至明清之後,這種負責教導官宦女的女教師,則被稱為教養嬤嬤。
宋代的“女先”多數是一些富家女或者官宦女,因為家道中落、丈夫去世後無子女傍身,才踏上這行業,而在宋代,父母嬌養女子成風,唯有在這個普及教育的時代,她們才可以不去尼姑庵度過殘生,憑藉知識和教養為職業,以“女戶”的身份獨立掙錢餬口。
時穿身上有點泥土味,他抖著契約,皺著眉頭回答:“難怪黃公子昨天欲言又止,大約是想跟我說這事吧,不過,契約應當跟我訂立,而且我家的女孩不打算學女誡、女訓。”
為首的中年女娘低身行禮:“奴家姓祝,大將可以稱我為‘祝女先’,奴家等隱約聽說時大郎曾編印課本……既然時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