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氏只剩下義理,對將軍則必須服從。
在此之前,片桐且元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他曾自負地以為,自己作為豐臣氏的代表,可對家康採取懷柔之法。然而,他作為豐臣重臣,同時也是一介大名、一介武士,不同樣是將軍的家臣嗎?
這樣一想,千姬和秀賴的婚姻便有了完全不同的含義。至少,不可認為千姬僅僅是人質。掌握著豐臣氏生殺予奪大權的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乃是出於信任,才把千姬送到大坂……且元沉浸在思慮當中,甚至不知是怎麼回到淺野府邸的。
第八章 千姬出閣
從千姬出閣的前一夜始,德川家康便感到心神不寧,坐立不安。
對兒女的關愛和對孫女的關愛無甚不同。他的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出生。慶長五年十一月,阿龜夫人產下五郎太丸。七年三月,阿萬夫人生下長福丸,而現在又已有孕在身,預計在今年八月分娩,到時家康又該感到難為情了。對家族的繁榮,這是好事一件,但家康慮及自己六十多歲的年紀,則多少有些尷尬。
秀吉公六十三故去時,已明顯衰老。然而,家康今年正好六十有二,卻會再得一子,他自然擔心自己究竟能對這個孩子的成長負多大責任。
當然,他並非因此才疼愛千姬,才關心她的出嫁。或許因為千姬是個女子,他想讓她感受到不同於對孫兒的關愛。家康還有別的孫女,是在信長公令下被迫切腹的信康所出。但是,那幾位小姐和家康之間似少了許多祖孫之情。她們是家康的孫女,可也是信長公的外孫女。每當看到她們,家康便會想起信康,一直有意無意疏遠她們,這亦是因為他當年思慮不周,戰事繁忙。可千姬的情形完全不同,他從心底裡喜歡這個孫女。如何使她幸福,他時常掛在心上。他對這次婚姻抱有太多期待。
家康對現在秀賴的成長並不滿意。後天的教養比先天重要得多,沒有一個賢者調教,秀賴可說真的不幸。但家康並未絕望,他從為,活潑大方的千姬定能給秀賴幸福。千姬若能為大坂和江戶之間帶來光明,家康和秀賴即便不在一處,也能心有靈犀。
秀賴小時候常黏在家康身邊,叫他“江戶的爺爺”。家康覺得,若是透過千姬,雙方產生祖孫的情感,也能夠好好調教他。而且,他自覺履行了和秀吉的約定,良心上得到安慰。
千姬出發的前一夜,家康幾次前往內庭見阿江與夫人,給大久保長安一些吩咐,又訓斥大久保忠鄰。他心中想的都是千姬和秀賴,總似看到他們像七夕節的偶人般並坐一處。
秀吉臥床不起時,家康和他作了一個愚蠢的約定,那其實是石田三成的主意。三成竟然認為是秀吉本意,他對天下大事的判斷顯然相當幼稚。這個約定便是:秀賴長到十六歲時,家康便將天下交還與他。但目下已不可能履行。這一點,不論何人都非常清楚。這若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十六歲少年便能治理的天下,那信長為何會對那麼多人大開殺戒?秀吉為何會逼迫信長之子信孝切腹自殺,將柴田勝家和阿市夫人置於死地?秀吉在信長生前全力效忠,家康協助信長、協助秀吉,不都是因為三人同有一個心願——統一天下嗎?
信長去後,擁有實力的秀吉得到了天下;而秀吉去後,家康成為繼承其遺志之人,繼續為“統一天下”拼鬥。這些都是理所當然,也體現出其間的責任和情義。但三成不明白。連他都不能明白,這個世上還有多少人能明白?
把千姬嫁到大坂,正是要讓世人明白。
家康要治理天下,是為公,兼顧人情義理,那是私,必須將二者嚴格區別開來。將千姬許配與秀賴,首先是人情,但其中也包含“公義”。可若世人不能明白,千姬就會遭受不幸。
各種念頭交織在一起,讓家康覺得千姬愈發可愛,愈發招人憐惜。
慶長八年七月二十八,晨,船隻準備妥當,家康親自來到渡口,為千姬送行。千姬帶著二十個侍女,和母親並排而坐,顯得那麼嬌小,令人淚下。陪嫁的童女阿點比千姬還要小,她拉著千姬的手,或許是因為她,千姬更加楚楚可憐。緊隨其後的為榮局,她捧著一個小匣子,匣子裡裝著點心和玩物,以免新娘在船上感到無聊。這也是家康吩咐的。
“爺爺,多謝您的關愛。”阿江與告訴千姬,因為是出嫁,不能說“我去去就來”,故千姬便這般跟家康告別。不知為何,聽到那天真的聲音,家康突然心中酸楚。因此,當他看到黑田長政帶著三百多人全副武裝來到這裡時,突然厲聲斥責:“在這大喜的日子全副武裝,真不會辦事!”但罵完之後,又馬上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