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部分

,還可以拿,不但可以拿食品菜餚,還可以拿餐具酒器。京官們有一句口頭禪叫“吃經筵”,莫不引以為幸事。因此,舉行經筵,在君臣兩方面都是大事。

自永樂皇帝以來,歷代皇上的經筵,每年舉行春秋兩次,春二月至四月,秋八月至十月。每月大講三次,逢二進講,稱為大經筵;每天還有日講,稱為小經筵,已成定製。大經筵最為隆重,每次進講官兩名,一講四書,一講經章。講本都得提前寫好,由內閣審閱後再轉付中書繕錄正副各二本,先一日送進司禮監呈至御前。經筵循例都在文華殿舉行,皇上出經筵的頭天晚上,文華殿內寶座地面之南,左右各設金鶴香爐一隻,左香爐之東稍南,設御案講案各一,皆西向。案上各置所講之書稿,壓以金尺一副。經筵之日,除近侍內官及講官外,一應勳臣及內閣學士、六部尚書、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鴻臚卿、錦衣指揮使及四品以上寫講本官都要陪侍參加,都要穿繡金緋袍,這是一等的。二等者是展書翰林、侍儀御史、給事中、序班鳴贊等官,都穿元青繡服。卯時三刻,皇上從乾清宮起駕,一路鳴鞭,由二十名大漢將軍導駕至左順門。皇上於此更換朝服,然後再入文華門進文華殿。這一路上,都有先期到來的參加經筵的官員跪迎。皇上入殿之前,先有四十名金瓜衛士進去,負東西牆而立。皇上升座後,眾官員在鴻臚寺鳴贊官的引領下依次入殿序班行禮,然後各就各位。這時候鳴贊官唱:“進講官出列——”,進講官站出來,鳴贊官又唱:“展書官出列——”,展書官出至地平,膝行至御案前,展四書講章……

經筵之創設,本意是給皇上講經書學問治國之道,發展到後來,竟成了一種儀式,繁文縟節不必細說,極盡奢華鋪排之能事。張居正覺得這是陋習,想恢復永樂時期的講求實效的經筵風格,但方才馮保提了個頭,他就知道小皇上的經筵又得水行舊路了。

說話間值殿監、尚衣監、鐘鼓司三位管事牌子已進到室內,對著坐在上首的張居正與馮保一列兒跪了。馮保讓他們覓凳兒坐下,清咳了咳,說道:

“前幾日,為萬歲爺出經筵的事,老朽找你們幾位議過。這件事,李太后有旨,今秋經筵,

是萬歲爺登極後的第一次,要規制得像個樣兒。凡用的儀式,要添置的物件,都得想周全些。今兒個奉李太后之命,老朽請來了首輔張先生,你們作奴才的,都要把各自要辦的事向張先生稟報奏實,都聽明白了?”

“奴才明白。”三位太監一起欠身回答。

“好,那就分頭說吧,”馮保在太監們面前,舉手投足盡顯威嚴,他伸手指了指值殿監管事牌子,“王公公,你先說。”

王公公四十來歲,一看就是個篤實辦事兒的人。值殿監管各殿清掃陳設。王公公也不繞彎子,開口就道:

“文華殿裡的陳設,遵李太后懿旨,凡該更新的一律更新,奴才查點了一下,大部分物件庫中都有備件。但需重做的也有四件。一是御案,這得用黃梨木,四角包金;一是講案,也是用黃梨木,四角包銀;還有就是金交椅、金腳踏,金交椅承祖制,奴才不贅言。金腳踏高一尺二寸,寬兩尺,長三尺,這兩樣都得用純金。”

“金腳踏?”張居正一時沒有會過來,問道,“哪裡用的?”

王公公答:“御案御椅的製作有定規,不可更改。但那是根據成人設計,當今萬歲爺若是坐上去,兩條腿會懸著著不了地,所以,御椅底下,須得有腳踏。”

“那也不必用金子製作呀。”張居正突然提高嗓門。

“這……”

王公公支吾著,拿眼覷著馮保。馮保嘿嘿一笑,調侃地說:“老朽聽說京城裡頭一些有錢人物,用的夜壺都是金制的,萬歲爺鐘鳴鼎食帝王家,用只金踏凳也只是平常事。”

張居正只覺得心火一躥一躥地難以遏制,但他到底還是忍住了,只平靜地問:

“這得用多少金子?”

“大概得兩百斤。”王公公答。

“張先生,太倉中有嗎?”馮保問。

張居正難堪地搖搖頭。馮保也不再追問,又用手指了指尚衣監管事牌子:

“胡公公,輪到你了。”

胡公公抬抬屁股算是禮敬,一開口,那副娘娘腔嗲得出奇:“奴才管的是萬歲爺的穿戴,萬歲爺出經筵,按規矩得穿袞冕玄衣�裳。這套章服的規格,嘉靖八年就定下了。頭上的冠制是圓匡烏紗帽,頂上有覆板,長二尺四寸,寬二尺二寸,玄表朱裡,前圓後方。前後各七彩珠玉十二旒,用黃赤青白黑紅六色玉製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