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講官講到某章某頁,展書官走上丹陛,跪下替皇上把講章翻頁,用金戒尺壓好,再躬身退下。講官的講案放在立鶴外,正對著丹墀。講官進講時,一律跪在講案後頭面對皇上,腰要挺直,聲音要洪亮。這麼做雖然要吃許多苦頭,但能給皇上當一名講官,卻是天底下文臣夢寐以求的榮耀。身為帝師,日後必定是輔臣的首選。
卻說今日進講的講官,乃翰林院侍讀學士于慎行。他是隆厭二年進士,這一年的京試主考官是張居正,按士林規矩,這一年所有錄取的進士與張居正都存在師生關係。于慎行學問人品都很不錯,因此很得座主張居正的青睞。張居正精心為小皇上挑了六名講官,于慎行列名其中。于慎行今日進講《論語·微子第十八》中的第十節:“周公謂魯公日: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這短短三十幾個字,于慎行博徵旁引,舉偏發微,音韻鏗鏘地足足講了一個多時辰。當刻漏房值班火者舉著“巳”字牌躡手躡腳進得殿來,將殿門右側銅架上“辰”字牌換下時,殿外便傳來三聲響亮的鳴鞭,這是大講結束的訊號。鞭聲一停,于慎行立即奏道:“臣于慎行進講完畢,有汙聖聽,實乃惶恐。”小皇上如釋重負地點點頭,說了一句:“給賞錢。’’便見一位太監雙手託了一個裝滿了金珠銀豆的木盤從丹墀下走到殿中,將木盤一傾,金珠銀豆滾了一地。頓時,只見眾講官展書官侍書侍讀一干詞臣,都一擁而上,撲到地上爭搶賞賜。這也是故事,大約從永樂皇帝開始,每逢經筵,對講官的賞賜,都是把事先做好的金珠銀豆撒到地上,讓講官們去搶,這舉動雖有失斯文體面,但因是皇上所賜,講官們莫不以爭搶為榮。
就在講官們撲地爭搶的時候,小皇上已走下丹墀,到殿左臨時張起的一個錦幄中休息。在他的吩咐下,張居正與馮保也同時進了錦幄。由於張居正首輔加老師的特殊身份,小皇上對他特別尊敬。每次經筵,他把張居正的座位安排在丹墀之側,夏天身旁供著冰,還讓小內侍替他打扇,冬天在他腳下鋪著厚厚的毛氈,讓他雙腳暖和。這一切,參加經筵的大臣們都看在眼裡,認為這是千古殊恩。
此刻,在錦幄裡,小皇上接過內侍遞上的溫熱的銀耳羹,親手調了調,然後雙手遞給張居正,恭敬言道:“先生請用。”張居正起身稱謝,接過銀耳羹一小口一小口品嚐起來。小皇上自己也品了一碗。內侍收拾碗盤退出錦幄後,小皇上問:
“張先生,于慎行今天講得如何?”
“不錯,于慎行是山東曲阜人,與孔子是同鄉,他從小研習孔教。也算是齊魯碩儒了。”
“先生所言極是,”小皇上頓了頓,瞄了馮保一眼,又道.“朕昨天寫了六幅字,想賜給六位講官,先請先生一看。”
小皇上剛說罷,馮保就從先已放在錦幄中的黃梨木匣中拿出一張摺疊著四尺灑金宣紙,開啟來請張居正過目。這紙上是四個亦行亦楷的鬥字:
學務本根
這是賜給於慎行的一幅,落款處矜了一方大印:“皇帝之寶”。張居正把六幅字一一看過,見上頭矜的都是同一方印,便道:
“啟稟皇上,臣建議,這六幅墨寶暫不要賜給講官。”
“為何?”
“用印有誤。”
“這是朕的印,昨天,咱讓捧印太監蓋上的。”
“皇上一共有十三方印,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印,講究極嚴,一點都不能錯。”
“是嗎?”小皇上急欲想聽下去。
張居正略一沉思,侃侃言道:“洪武皇帝開國之初,考查古典,稽察體制,乃造制印信大寶以昭示天下,並傳承後世。天予寶印一共有十三個,第一叫‘皇帝之寶’,詔赦用也;第二叫‘皇帝行寶’,命將出師用之;第三叫‘皇帝信寶’,徵兵用之;第四叫‘天子之寶’,誥告安撫四夷用之;第五叫‘天子行寶’,給四夷賜物用之;第六日叫‘天子信寶’徵兵四夷用之;第七日“‘奉天之寶’,郊禋用之;第八叫‘恭禋之寶’,封印進香合用之:第九叫‘制詔之寶’,專用於製作諭誥文書;第十叫‘敕命之寶’,專用於敕諭敕文;第十一叫‘精一執中’,手書賜墨用之;第十二叫‘御府丹符’,封記符號用之。在這十二個分類御寶之上.還有一方用作頒佈法令號召天下的寶印,叫‘凝命神寶惟一鎮國寶藏’。這十三方大印備一朝之制,乃天子受命之符,代代相傳,不可更易。陛下賜給講臣的墨寶,循例應該用‘精一執中,,但卻錯用成了‘皇帝之寶’,此等謬誤,切不可傳出禁廷。”
師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