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看你這副長相,也是個有福的人,跟著張先生,不致敗他的運。”

“多謝太后誇獎。”玉娘蹲了個萬福。

李太后朝張居正瞥了一眼,又對玉娘說:“咱若不是太后,肯定就要起你的醋意兒,玉娘,從今天起,你就算從我身邊選拔的宮女,好好服侍張先生,不可耍嬌使性子,你記住了。”

“奴婢記住了。”玉娘羞澀地一笑。

“記住了就好,沒事兒的時候,咱會宣你進宮拉拉嗑子的。”李太后說著,又問,“聽說你很會唱曲兒?”

“奴婢學過幾支。”玉娘謙虛地答。

“現在,你給咱唱一支吧。”

“不知太后要聽什麼?”

“你這妮子,正是懷春的年齡,你就揀懷春的曲子唱一支吧,張先生,你說可好?”

“臣聽太后的。”

說話間,馮保讓人將玉娘隨身帶來的琵琶拿進來,玉娘略一沉思,就捻指彈唱起來:

念多情,拋不掉他的情意兒厚,

清晨起悶悠悠,桃紅紗帳掛金鉤。

孤孤單單無陪伴。

懶對菱花怕梳頭。

熱撲撲的離別恨,把奴的魂勾。

誰能夠把情留、把情留?

背地裡,奴的淚雙流。

奴是一顆實落心,

生生教你溫存透。

溫存透、溫存透,

可恨奴家無來由,

夢赴陽臺把佳期湊,

醒來卻是孤孤單單在繡樓,

看天邊,殘月如鉤……

玉娘唱的是《嶺兒調》,悽切哀婉。唱著唱著,她已是淚流滿面。馮保在一旁觀察,只見張居正眼瞼低垂,負疚之情已在臉上顯露。而李太后受到的感染更深,幾顆晶瑩的淚珠,正滾動在她的發燙的臉頰上。

第十回 傷太爺承差闖大禍 討見識御史得奇聞

長江衝出西陵峽口,從宜昌至嘉魚一段稱作荊江。除了這一條從西南流來的荊江,還有一條從西北流來的漢江。兩條江猶如穿越千山萬壑的兩條巨龍,進入楚地之後,便一下子把圍追堵截的大山甩在身後,撲向坦蕩蕩的千里沃野,在重重稻浪與疊疊荷花之間,作大氣磅礴的逍遙遊。“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杜甫船出南津關,不免生出這樣的浩嘆,而放置這蒼茫萬頃的沃野,便是素有魚米之鄉稱謂的江漢平原。江陵城坐落在江漢平原的腹心,荊江邊上。據南朝劉宋時代盛宏之先生所著的《荊州記》所載,江陵城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楚國當年的國都紀南城,距現在這座江陵城不過二十餘里。楚成王在荊江邊上建了一座華麗恢弘的江渚宮和通往紀南城的官船碼頭,便是江陵城最早的建築。從那以後,歷代王朝在這裡或建都立國,或封王置府,江陵城因此成了天下名城。它東連吳會,南極瀟湘,北據漢沔,西通巴蜀,居江漢之間,為四集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把天下分為十三州而治,其中就有一個荊州,府治設在江陵,因此江陵城又叫荊州城,一城二名,沿襲至今。歷經漢唐,江陵城已成了長江中游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與長安、洛陽、開封、益州、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大同等並列為中國十大商業都會。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這荊州城漢唐時的規模在揚州之上,成為中國南方湖廣地面上第一大都邑。每逢一次朝代更替,便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一場戰爭,荊州城也是屢建屢毀。到了明代的嘉靖年間,荊州城的規模雖然比盛唐時期要小一些,常住人口仍有十幾萬。須知那時江南第一繁華地的留都南京,常住人口也不過二十萬左右。荊州城東西長,南北短,呈不規則橢圓型。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密匝匝兒擠了上千家店鋪。東門外的江津口,就是當年楚成王修建官船碼頭的地方,如今成了長江最繁華的港埠之一。每天在這裡停靠的來自長江上下各個州城的商船,大大小小數以千計。一到晚上,“氣死風”的船燈次第點亮,閃閃熠熠,密如繁星,把江津口一帶十多里的江岸,照耀得如同白晝。商人們都湧到城裡來消遣,開酒樓茶坊的,說書唱戲的,測字打卦的,做皮肉生意的,甚至拉皮條的,都能輕輕鬆鬆賺到貨真價實的銀子。天長日久,荊州城中的殷實富戶就多了起來。有了錢就教育子女讀書,讀書人一多,城中風氣自然就會雅起來。所以,荊州城在世人眼中是“琵琶多似飯缽,措大多過鯽魚”的衣冠藪澤錦繡文華之地。

眼下正是陽春三月,江漢平原上草長鶯飛萬紫千紅,已是一派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