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甚為高興。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大約巳時一刻,忽有門子滾葫蘆般跑進客堂,跪下稟道:
“老爺,宮裡頭的牌子到了。”
李高連忙出門迎接,一會兒,李太后名下的隨堂太監萬和就隨著李高走進了客堂。一看到客堂裡坐了不少貴賓,萬和禁不住一愣,這些人,多半他不認識,但像朱希孝、許從成這樣的顯貴,他還是打過交道。他當即先朝在座的諸位勳貴抱拳一揖.然後再對武清伯施禮言道:
“老大人,太后李娘娘差奴才前來送禮。”
“好哇,咱閨女啥時候兒都惦記著我這把老骨頭,”李偉一臉的紅光,不無炫耀地說,“萬公公,太后這一向可好?”
“好,每日還是抄經唸佛。”
“咱那小外甥呢?”
“小皇上除了溫書習字,還要閱讀各地奏摺,處理軍國大事,每天忙得很哪。”
“啊,閨女給咱捎話兒了嗎?”
“捎了,”萬和拘謹慣了,回話極有分寸,“李娘娘要你老人家保重身體。”說罷,喚過隨他前來的兩個小火者,將一個禮盒兒抬到客堂裡當場交付,然後領了賞錢辭謝回宮去了。
萬和一走,客堂裡的氣氛頓時又活躍起來,第一個起身離席,搖著臃腫的身軀走到禮盒兒跟前的是許從成,他繞著禮盒兒走了一週,煞有其事地感嘆道:
“俗話說,親不親,一家人。你們看看,大凡什麼事到了節骨眼兒上,還是親情為大吧。”
許從成這些夾塞兒的話,在場的人一聽就懂——這是暗指“棉衣事件”。於是,客堂裡七嘴八舌議論開來:
“有些人手伸得特別長,想攪和皇上家裡的事,這真是自不量力。”
“別看皇上小,李娘娘又是女流,其實他們心裡頭亮堂得很。心中判得出忠奸來。”
“今年的子粒田徵稅,咱白掏了四千兩銀子。”
“我呢,我還不是一樣,碰到這種人當道,我也只好日食三餐,夜眠一覺,無量壽佛。”
“別急,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君不聽古人言,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許從成點一把火,把眾人的憤怒都引了出來。除開朱希孝,這些人都是對子粒田徵稅極為反對的,腹誹藏之既久,藉機洩憤也事屬必然。朱希孝對這些偏激之詞聽不過耳,遂響亮地打了~聲咳嗽,待眾人安靜下來,他才和緩言道:
“居家友聚,議論國事朝政,實乃朝廷大忌,諸位還是謹慎些個。”
慮著鎮國公的聲威,他這一說,眾人再也不敢造次。許從成本是打不滅吹不熄的逗人燈,哪肯閒著?遂轉了話題兒,又指著禮盒兒言道:
“大家猜猜,這禮盒兒裡裝的是啥?”
“銀錠。”有人回答。
李高上前掇了掇,道:“並不沉的。”
“那就不是銀錠了,”許從成說,“咱看也猜詳不出,乾脆,還是請武清伯開啟,咱們一睹為快。”
眾人一齊說好,武清伯滿面笑容走近前來,看著系在禮盒兒外頭的綵帶及綢花,已是喜不自勝。李高遞給他一把剪刀,要他把綵帶剪開。武清伯捨不得剪,硬是笨手笨腳去解那綵帶的結子,弄了半天才解開,待他開啟層層包裝,把最後一層綢布揭開時,一直站在一旁圍觀的王公大僚們,頓時都傻了眼。
盒子裡躺著的是一把砌刀。
武清伯是泥瓦匠出身,李太后派萬和來給他送來一把砌刀,在場的人沒有誰不明白李太后的良苦用心:她要他的父親不要忘本。
“咦,怎麼會是這個?”許從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武清伯與李高父子二人面面相覷地對視一眼,站在禮盒兒跟前,恍若兩根木樁。除夕這天上午,張居正仍乘轎到內閣轉了一趟。京師各衙門年節放假從臘月二十八至翌年正月十六,期間除值守人員每日點卯以應必須,各衙門例不辦公。張居正難得有幾天清閒,但心中對國事仍放心不下。託老天爺的福,他自上任首輔兩年多來,域內風調雨順,長江、黃河與淮河都未曾有水患發生。北方九邊,從陝西榆林到遼東朵顏三衛,這數千裡的防線,除秋上偶爾有小股韃靼與色目驃騎越境劫掠牛羊外,亦無大的戰事發生。連續兩個半年,南方水田北方旱地都有好收成,因此各府州縣徵收糧課沒有出現拖欠現象,且州倉府庫糧滿為患。累年的積欠除萬曆元年減免一次外,第二年又酌情對河南、山西、湖廣與河北等歷年受災較多因之積欠也多的省份再減免一次,如今積欠已基本清理完畢。隆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