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無話,不一日,來到了江南蘇州。
左少陽跟孫思邈到衙門辦理了田產過戶手續,因為有皇上的聖旨,戶部早就下公文通知了蘇州衙門,所以辦理手續進展非常的順利。
左少陽雖然只是個散官,但到底是從五品的官,特別是皇上都捐贈了田地,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所以當晚,蘇州刺史設宴款待左少陽和孫思邈,讓城裡有名的富商名流豪紳作陪。
酒宴之上,刺史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又讓左少陽作了發言,然後,名流鄉紳們紛紛上來敬酒,一個個馬匹拍得山響。
唯獨負責戶房的司戶敬酒時,一聲不吭,只把酒喝了,便悶悶地坐在了哪裡。
左少陽很是奇怪,端著酒杯過去敬酒,那司戶也只是淺淺地飲了,也不多說。左少陽越發覺得奇怪,趁著名流豪紳們開始給刺史大人敬酒,並相互敬酒,左少陽端著酒杯又給他敬酒,然後順勢坐在他旁邊,低聲問:“司戶大人,我見你悶悶不樂的,是否對我們這赤腳醫館,有不同意見?”
那司戶忙拱手道:“哪裡,這等惠民的法子,老朽如何能有意見呢?只是,蘇州乃是魚米之鄉,民眾殷富者眾多,貧苦百姓很少,只怕你開設的赤腳醫館,沒什麼病患來喲。”
左少陽皺了皺眉,這位司戶是專門管理賑災濟民的,相當於現在的民政局局長,他對全州的貧苦人家的數量那是最清楚不過的了,他現在這麼說,應該不是是說謊。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當時是魚米之鄉,就算遇到大災年,他們也能做到富足。而且,這一帶的人做生意的很多,大把地賺錢,所以相對而言,本地人家的確是很少有連藥費都掏不出來的貧困百姓的。這一點在他們進城之後所見所聞得到了很好的見證。
左少陽道:“這一點我已經感受到了,不過,皇上賞賜的田地就在蘇州,我們不在這裡開,卻又到哪裡開去呢?”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你們這醫館不是賺錢的,而是給貧苦百姓治病的,所以醫館要開在貧苦百姓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田地的旁邊。田地生產糧食可以賣掉,換了錢到需要的地方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皇上只把田地賞賜給了你們,並沒有要求你們在哪裡開辦醫館,所以,在那裡開你們完全可以自己決定。”
左少陽聽罷,頻頻點頭:“此言有理,以大人之見,開在何處為宜?”
“具體我也不好說,因為整個江南都比別的地方好,普遍都是這樣,就算有窮人,數量上也比較少,窮困程度輕一些。而山區,貧困程度明顯要重很多。我搞了十多年賑災濟民,這點感受還是有的。”
“山區?我們老家合州倒是山區,貧苦百姓也很多,但是,那裡地方我們已經決定讓其他人去了。
“天下如此之大,難道只有合州才有山區不成?”
左少陽起身長揖一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多謝”
這一聲聲音很大,在座眾人都一起望了過來。刺史笑問怎麼回事,左少陽把司戶的話說了,刺史點頭道:“此言倒也不差,說實話,會長要把赤腳醫館放在蘇州,對蘇州窮苦百姓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比而言,全國比蘇州更需要這個的地方多了去了。會長在窮困山區開辦這樣的醫館,的確比在我們江南開辦更有意義。”
其實,這一點對這些富商名流來說都是這樣看的,只是不方便說出口,現在刺史大人都說了,自然是隨聲附和連連表示贊同。
左少陽望向孫思邈,見他也是頻頻點頭,便道:“刺史大人的建議非常好,不過,既然皇上把蘇州的田地捐贈給我們基金會,那這個赤腳醫館就應該設在蘇州附近,才能算得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羊毛出在羊身。我們對附近情況不熟,請諸位幫我們出出主意。”
接下來,一眾人等又幫著出主意,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刺史道:“蘇州近左都是魚米之鄉,相比其他州縣,算是富饒之地了,但是,本道也有諸多州縣,百姓十分貧苦,比如本道西南的衢州,全境幾乎都是綿延的大山,山高千尺者不計其數。哪裡百姓生活很苦,衣不遮體者大有人在。百姓缺醫少藥,如果左會長能把赤腳醫館開到哪裡去,一定是百姓的福音。”
蘇州是江南東道的治所,衢州屬於其下轄的一個偏遠州,刺史這個提議也是符合他的本意的,在蘇州開這樣的醫館,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但是如果在衢州這樣貧困山區的州縣開設,則是雪中送炭了。搞好了,也是自己的一個政績,他當然願意左少陽他們幫他搞這個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