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了無睡意難以入眠,索性撳亮檯燈,和衣而坐,眼睜睜地仰望牆壁天花板:金防部指揮所乃此次炮擊最重要之目標,至今卻未能捕捉到,屆時如不能準確命中、覆蓋,轟擊再猛烈,也難觸到胡璉痛處……難道我們只能給大炮一些連自己都不自信的諸元,讓胡璉看著成群的遠彈偏彈無損他一根毫毛而拍手稱樂?不行,絕對不行!葉飛高興與否事小,“懲罰”目標能否達到事大。打不到胡璉巢穴,炮擊無異浪費炮彈,要我們這些人幹啥?思維及此,再也按捺不住,不管他王建行睡沒睡,一把抓起電話來……
翌日,召集情報、偵察部門開會,交代任務,再次動員:集中全部力量,運用多種手段,想盡一切辦法,強化對金防部指揮所的偵察,破釜沉舟,務於近期在作戰圖上將其準確定位。
王建行具體部署。
石一宸強調重要性。老套數了,他的話題,免不了又是從當年的莒縣講起。
莒縣之後,石一宸養成了一個習慣,不論擔任哪一級職務,不論大仗小仗,戰前,偵察與計劃兩項,均事事躬親,定要自己親手組織來做,方覺踏實、放心。即便當到團、師長,他也仍然要帶上幾個偵察參謀,深入到我軍陣地最前沿去看地形、察敵情,高處看了低處看,左邊看了右邊看,白天看了晚上看,常常數小時、一整天地蹲在一處,像一個守株待兔的獵人,極有耐心和毅力。回來將獲取材料反覆研磨,精心籌劃,那認真、專注、仔細的勁頭,不亞於藝術大師在創作一件微雕工藝作品。
將軍一生,參加、指揮的勝仗逾百,驀然回首,印象最深刻的得意之作有三次。
1947年春,洛陽之戰。洛陽守敵為蔣介石嫡系青年軍二○六師,火力強大,城防相當堅固。團長石一宸發動全團搞偵察,凡進城的、做工的、賣菜的、拉洋車的各色人等,都是調查物件,連炊事員、衛生員、理髮員都上交了圖文並茂的偵調材料。兩天後,石一宸親自給突擊營和炮兵指揮員畫出了敵東門陣地全部工事配系,敵人的射孔,暗堡,標的清清楚楚。然後發揚軍事民主,制定攻擊方案。總攻令下,僅兩小時,敵自稱“固若金湯”的洛陽東門便被開啟。讓所有人都暗吃一驚的是,在打掉敵兩道城門、十八道副防禦工事、十六個地堡之後,三十二名爆破員,竟僅輕傷一人,全團上下都稱“奇蹟”。若非偵察詳盡,計劃周密,將敵人火力徹底摧毀、壓制,取得如此戰績,幾不可能。
1949年秋,金塘島之戰。金塘為舟山群島之第二大島,守敵一個師。解放戰爭打到這個年月,殲敵一師兵力已是小菜,但由於我軍是第一次渡海作戰,必將面臨許多極其複雜的新課題,仍然不可掉以輕心。凡逢天晴,師長石一宸便帶著機關跑到高處架設儀器觀察金塘,並派遣偵察分隊暗渡敵島實地偵察。連續月餘,終於把守敵設於水際和灘頭的木樁、鐵網、竹籤、塹溝、地雷、碉堡等七、八道障礙及兵力配置摸清,然後在我方港灣照葫蘆畫瓢,如法泡製,進行實兵攻擊演練。與此同步,廣集船隻,瞭解潮汐、風向,一遍又一遍修補作戰計劃,充分準備了幾個月直至已覺有了十二分把握,方下令幹帆競渡,直取金塘。戰鬥激烈、殘酷,但總體順利,兩天後,金塘回到人民懷抱。在南京舉行的作戰會議上,鑑於攻擊金門、登步島失利的教訓,與會者對金塘的戰法經驗都很感興趣,首長們高興地說:看起來,渡海作戰困難雖大,但只要充分地過細準備,勝利是可以拿到手的嘛。
1955年冬,一江山島之戰。一江山原是一個不到二平方公里的荒島,為大陳島的外圍屏障,地位重要,蔣軍派千人駐守,配備五十餘門火炮,灘頭設定多層障礙物和爆炸物,防禦工事奇堅,加之島岸陡峻,難以靠船攀登,利於守而不利於攻。華東軍區作戰處處長石一宸帶隊在浙江沿海前線對敵佔島嶼監視觀察三年餘時間,把一江山島也摸得爛熟。以後決定三軍協同攻打一江山,根據彭老總“牛刀殺雞”的指示要求,反覆演練、精確計算,終於在張愛萍上將領導下,把我軍戰史上第一個三軍協同作戰計劃制訂出來。 後來,5小時即攻佔一江山島的實戰表明,該計劃編制堪稱一流。此役雖小,卻是標誌我軍已經具備了三軍協同打現代戰爭能力的首創之作,有人評價,一個高超的指揮(張愛萍)加一部優秀的樂譜(計劃)加一支夠水準的樂隊(部隊),在浙東海域上演了一曲和諧完美的交響樂章。
總結畢生戎馬,石一宸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感慨寫道:“不打無準備之仗,每戰必求有把握,實在太重要了。高度重視偵察與計劃的指揮員,在槍炮聲響起之前,便已經開啟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