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現象根本不存在的假象。少數進入人們視野的同性戀者,不是求醫問藥要求矯治的,就是犯了罪的。由此更增強了人們以同性戀為疾病、犯罪和社會越軌行為的看法。 這種狀況的真正改變是由於同性戀解放運動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興起的同性戀權利運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五十年代的"同性愛運動";第二階段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同性戀解放運動。有人把這一歷史劃分為更細的階段來描述。裡卡塔在80年代初撰寫了"同性戀權利運動"一文,文中回顧了以歐洲為源頭的美國同性戀權利運動史,將其概括為八個階段:(1) 從1908年至1945年,在這一時期,只有零散的個人的嘗試,試圖為同性戀和同性戀者的權利作辯護;(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數年間,這是城市男同性戀"少數派群體意識"的覺醒時期;(3) 1950年至1952年:同性戀者尋找身分認同的時期;(4) 1952年至1953年:同性戀者對自己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憤慨爆發出來的時期;(5) 1953年至1960年:同性戀運動加強資訊交流、注重教育領域的時期;(6) 60年代:將民權運動引向同性戀運動的時期;(7) 1969年:開始出現大規模同性戀運動的時期;(8) 1973年至1979年:同性戀運動與政府透過正式渠道對話的時期。整個七十年代以同性戀運動的聯合與成功意識告終。 從五十年代起,同性戀者開始組織起來。1951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第一個同性戀組織,創始人是演員亨利·海伊,他是美國共產黨黨員,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因此把這個組織的形式搞得同共產黨類似,成員的身分是秘密的,有嚴密的科層制,內設中央集權的領導體系。組織所制定的目標是:聯合孤立的同性戀者,教育同性戀者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受壓迫的少數派,領導他們為自己的解放而鬥爭。這個組織在麥卡錫時代大受迫害,後期轉向保守。這個組織同其他爭取同性戀權利的團體一起,為廣大的同性戀者提供了多種服務,其中包括法律顧問,提高覺悟,心理諮詢,贊助刊物,以及提供會議場所等等。1969年,一個更加富於戰鬥性的組織"同性戀解放戰線"宣告成立。 大規模的同性戀解放運動是以1969年6月29日發生在格林威治村石牆旅館中的警察與同性戀者的衝突為起點的,領導人是富蘭克林·凱莫尼。據說參加1969年同性戀示威遊行的人數高達400萬人。在石牆旅館騷亂的十年之後,美國已經擁有了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組織最完備、最引人注目的同性戀群體。每年"石牆暴動"紀念日前後,美國的同性戀者都會舉行規模宏大的紀念、遊行活動。目前美國大約有600個同性戀者組織以及大量同性戀出版物。 在同性戀解放運動之前,美國的同性戀者只能透過地下網路聯絡,而現在,大多數美國城市都有了同性戀社群,儘管大多數的同性戀者並不在同性戀社群中生活,而繼續在一般人當中生活。這些同性戀社群與其他亞文化社群的區別在於,同性戀社群的居民全都是自願搬去那裡居住的,不像其他一些外國移民的小社群,其居民都是被迫滯留在那裡的人。在同性戀解放運動的影響下,西方各國同性戀者的法律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在中國,也有許多同性戀者和思想解放的異性戀者在為拓寬同性戀者的生活空間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美好的前景並非遙遙無期。公開的同性戀者被選為柏林和巴黎的市長,就連臺灣也在醞釀同性婚姻法案。讓我們都來加入這個偉大的同性戀解放事業吧。 。。
別放棄真愛……
網友: 對她總是那樣的無奈,因為她快樂,所以我快樂…… 總是猜不透她,和她相處越久,就覺得自己越來越不瞭解她。而自己也儘量地開始躲避著她,同時也躲避著她的目光,生怕自己的眼睛洩露了自己的秘密——愛她!不敢告訴她,怕被拒絕。因為她的身邊總是有一群人圍著她轉,根本就不缺少愛。我也只能把自己對她的愛轉化為對她的關心,她似乎也總是熟視無睹,把我對她的關心當成是理所當然。有的時候發現真的是好累,但愛她的心卻從來也沒因此而改變過。 接受了其他人的愛,那是因為想讓自己愛上別人,儘快地把她忘掉,但我發現我辦不到。 我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不能和自己最愛的人在一起,那麼和誰在一起也都無所謂了。 我知道這樣對愛我的人不公平,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或許有一天我會真的愛上那個人也說不定。 現在只想讓她知道:我愛她,永遠都愛。不管她能不能看到,可我說出來了,心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