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77章 琉璃塔

可行,當下不敢久待,鷹鉤鼻子在最前面,站起身伸直了兩條胳膊保持平衡,朝著高塔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走去,一排人在後面緊跟著。

隨後就印證了我們離開的正確性,剛走到塔下,後面我們呆過的那段宮牆便轟然倒塌,激起了大量的塵土。而下面的兵馬俑大軍好像是長了眼睛一樣,跟著我們往高塔的方向走。由於宮牆很高,我們直接踩著簷瓦進入了高塔的第二層,由於年久瓦上落滿了灰塵,我的腳滑了一下,差點掉下去,好歹是讓身邊的人給攙住了。

眾人剛進到塔裡沒多大會兒,外面的宮牆跟著轟然倒塌,人人皆暗叫僥倖,同時心想,這宮牆怎麼這麼容易倒塌,豆腐渣工程嗎?我想這宮牆大概都是由夯土建成。在古代,建城牆臺基等大都用夯土,夯土就是把泥土間的空隙儘量夯實,本來是一種非常結實的建築材料,但是時間久了,難免變得稀疏,只要有一處被破壞,其他地方便節節崩潰,勢如潰堤。

我們四周看了一下,兵馬俑粽子大軍已經從四面八方將高塔緊緊包圍,我們不能呆在這一層不動,只好沿著塔梯一層一層往上爬,下面的兵馬俑也開始猛烈地撞擊著塔基。還好塔基比較結實,我們一時半會還沒什麼危險。

高塔是石基木頭身結構,木頭的質地非常好,到現在也沒有腐朽的跡象。之前上來時田雞不忘摸了一把塔外的瓦片,厚厚的灰塵抹去後,露出了黛青的瓦片。他拆下一塊,用手電一照,上面反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田雞看到後便奇怪地“咦”了一聲,我們忙問他怎麼回事?

田雞邊往上爬邊介紹說,這可能是琉璃瓦,而且是秦代的琉璃瓦,這個發現令人震驚。現在專家普遍認為琉璃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劍時所發現,范蠡認為這種物質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成的極致,於是將琉璃與寶劍一起獻給越王。越王非常高興,將這種物質以范蠡的名字命名為“蠡”,之後就有了范蠡將“蠡”打造成首飾送給西施的故事。後來越國敗給吳國,西施被迫到吳國和親,臨走前將“蠡”還給了范蠡,忍不住將眼淚滴到了“蠡”上面。至今甚至可以看到西施的眼淚在“蠡”內流動,所以“蠡”又名“流蠡”,琉璃就是由“流蠡”這個詞諧音演化而來。

由於場景不合適,外面的撞擊持續加劇著,田雞將這個悽美的故事講得非常簡短。大寶一聽不樂意了:“我說你磨嘰這麼長時間就是為了給我們講個故事?”田雞說不是,琉璃經過二百多年能發展到如此大規模精細生產的程度,實在讓人讚歎。反正爬塔是一項枯燥的活動,與其這樣,不如聽點考古歷史方面的東西,拓寬拓寬眼界,順便緩解一下來自外面的壓力,我是非常樂意的。

塔裡面只有盤旋向上的木頭階梯,其他什麼都沒發現,非常簡陋。整座塔都是使用的榫卯結構,非常堅固,在劇烈的震顫中我們拾階而上,所有人聽田雞說完後都不再說話,我們也不知道上去幹什麼,只知道離下面那些兵馬俑粽子越遠越好。

爬到塔頂,我們發現,這座塔不同於其他正規的塔,這座塔不是圓錐形,而是類似於圓臺的形狀。塔頂是一個露天平臺,並不是塔尖。我們不知道爬了有多高,反正不低,到了塔頂我打著探照燈往頭頂一照,驚訝地發現,我們已經離穹頂非常近了,再高個三米我們就可以伸手夠到穹頂了,漆黑的穹頂給人一種喘不過氣的壓抑感。

平臺的四周有一米多高的木頭圍欄,我們小心翼翼走到圍欄邊,俯視塔底,四面八方全是黑壓壓的兵馬俑粽子,將琉璃塔圍得水洩不通。這時大寶忽然叫了一聲,指著穹頂對我們喊道:“你們快看,上面是什麼東西?”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