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GDP的增長。這也正如中國目前所講的要建立“和諧社會”一樣。社會和諧,同樣也包括生活質量與經濟、環境之間的共同和諧。
目前的中國經濟狀況確實需要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型來解決。首先,一定要看到一些新情況的出現。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沒有惠及到每一個人,而中國政府也正在逐漸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收入的差距和城鄉文化的差異卻依然在擴大。所以說,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城鄉差異問題,各地區之間的發展也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會出現過於擔心的現象,因為經濟的增長會逐步擴大到其他方面,有經濟領域方向同時也會有其他相關方向。但是,事實上並不如此。因為這既不符合經濟理論同時也嚴重脫離了經濟現實。因此,必須制定一個全新的經濟政策,以確保經濟增長可以惠及到每一個人。
在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存在的重要:首先,一定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就是能夠保證一定的經濟增長,雖然不一定就會有很多的就業崗位可以被創造出來;其次,還應該保證所有創造出來的就業崗位能夠不斷滿足增長的人口需要。
而事實上,生產力的提高並不代表就一定可以把滿足需要勞動力的就業崗位全部創造出來。就像在印度,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他們的經濟增長率是比較高的,分別為7%、8%、9%,但是其失業率相對來說也是很高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曾談論過印度的失業問題。而在中國,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因為在哪裡存在著大量的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情況,這樣就給人們的就業問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在過去的條件下,我國基本上都不怎麼重視環境,總是認為環境在經濟發展中不能起到什麼重要的作用,所以也就不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因素。這樣的話,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GDP的主要增長大多數還是依靠第三產業來加固經濟基礎的,其中有2/3的勞動力集中在了服務行業。而服務業所佔的如此大的比重,同時也給社會環境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壓力。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追求更加寬敞的住房、更豪華的汽車和修建更寬闊的馬路過程中,也已經給環境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開始追求西方國家的消費水平和模式,相應的這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就一定要將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在有效的時間內轉化為可持續性的。
。。
第五節 經濟刺激時代終結,貨幣政策開始消退(1)
因為全球市場對投資的風險以及過度使用槓桿調節和對經濟增長速度緩慢表現出的顧慮,在這樣的氣氛之下,一些曾經固若金湯的中國股市似乎也被現實的高牆上牢牢地堵在了門外。而那些依舊還在折磨著華爾街的恐懼因子在中國暫時還沒有出現,所以,隨著大形勢的轉變,今年的中國股市也跟著降低了30%左右,而標準的普爾500指數也隨之下跌了13%。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根據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中國似乎正在經歷著頭寸緊張之痛,而這一點也與動盪不安的西方市場有著他們的共同性。由於通貨膨脹趨勢的愈演愈烈,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銀行的限制借貸措施。近來,中國也根據國際市場上的一些變數和形式採取了一系列的緊縮政策,最新的一項政策就是將中國各大銀行的儲備金率統一提高到了。
一般情況下,收縮信貸通常都會抑制擴張計劃以及相應的收入增長,而相應的舉措也就是高企出現通貨膨脹的同時也大大地抬高了生產成本。而中國市場上存在的其他板塊泡沫也在逐漸地發生著裂變,比如中國著名的乳品行業巨頭,這個公司將牛奶推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人們的飲食習慣,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再保持高市盈率的交易活動,他們的股價從一開市就已經跌了大約一半。同樣痛苦的還有中國的地產商們,它們幾乎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股價飆升了2~3倍,但是從升了之後,也就開始了夢魘一般的生活,飆升的股價開始了下滑,到目前為止也已經跌了2/3。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擔心太小的地產開發商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完成他們所需專案的資金,如果沒能及時籌到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