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引發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也導致了國外資本的退出,最終經濟陷入空洞和蕭條。這不得不令人想起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當時,上海物價指數由1937年的100,上升到3637萬億。有意思的是,為了彌補鉅額赤字,這兩個政府均採取了增印紙幣的手段,透過“鑄幣稅”維持政府運作,這無異於飲鴆止渴。在當時,“亂印鈔票”對於危機中的國民黨政權來說簡直雪上加霜,其統治的合法性也就此完全崩潰。
第五節 “N”位數通脹的辛巴威(3)
政治鬥爭、財政赤字、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貨幣政策連連失誤,辛巴威與中國歷史上的這次通脹雖相隔60餘年,但竟是如此的相似。可以說,不管在任何時候,穩定都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自1991年來,辛巴威政府開始實行金融自由化,透過一系列立法以創造新的貨幣市場工具和金融服務。此後,隨著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外匯管制的放鬆,辛巴威利率開始上升,並且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保持較高的水平,到90年代晚期增加了5倍,幾乎達到50%,促使投資從生產性活動轉向回報率高達33%~37%的投機活動。這無疑為辛巴威“熱錢”的進入和退出大開了方便之門。一旦政治氣候轉向,經濟遭遇危機,國家的外匯管制相對嚴厲,以投機為本意的熱錢就會迅速退出,虛假的繁榮瞬間瓦解,剩下的,必是滿目瘡痍。
辛巴威從2008就已經開始暫停出口特定的基礎商品,而這些商品主要包括鹽、糖、食用油和大米等,出口暫停也將持續一年左右的時間。從辛巴威政府實施新的土改政策以之後,辛巴威就嚴重地遭受了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以及連續乾旱的雙重打擊,於是,辛巴威的經濟逐漸陷入困境,開始走上了下坡路。儘管辛巴威政府也曾進行了多次的修改行動,同時也相應地制定了許多鼓勵經濟恢復與發展的詳細計劃與謀略,但是對於他們的實際情況來說,整個國民經濟到現在依然還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經常還會有面臨基礎商品短缺的可能。
辛巴威為了解決國內高達2200000%的全球最高通脹率,其央行也做出了一定的承諾:要將本國的最高貨幣面額提升到1000億津元。不過,相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的1000億津元的面值也等值於1美元而已,任何時候也都買不起一條麵包。貨幣發行之後,當地的央行因為沒能看到任何可觀的改善,於是,又把100億津元的鈔票刪除掉了10個零,但是卻要保證其價值不變,也就是原本100億津元變成了原來的1津元,而已經推出的1000億面額津元鈔票只要一到年底就會立馬停止使用。
之前,我們一直認為的100%和1000%的通脹數字只會單純地在教科書裡出現過,但是從來都沒想到過現在的辛巴威通脹會比中國的國民黨時期還要嚴重許多。不過,也許還有最值得我們欣慰事情,就是無論在一種什麼樣的狀況和形勢下,當地的窮苦大眾都依然可以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存之道。
由於當前的糧食和能源價格已經達到了連續6年以來的至高點,而大多數的商品價格也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至少翻番的增長,因此,世界銀行也發出警告:墨西哥、葉門和衣索比亞等33個國家也都將面臨著“社會動盪”的可能性。所以,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巨型通貨膨脹的再次出現,就會讓我們再次看到15年前拉美國家民眾生活的悲慘境遇,也更是期待著巴西能夠2500%的通脹降到7%~8%的奇蹟,希望他們能夠早點在這些國家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
其實,早在2008年的時候,亞洲開發銀行就已經發布了相關報告,其中明確指出,雖然在亞洲的發展中,經濟體大都採取了政府補貼和嚴格控制價格等宏觀調控措施,但是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和糧食價格飆升的情況下,可以預計得出今年亞洲經濟發展中的通脹可能會普遍加速上升。
“金磚四國”來源於英文BRICs一詞,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國,因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組合而成的“BRICs”一詞,其發音與英文中的“磚塊”(bricks)一詞非常相似,故被稱為“金磚四國”。
在最近的20多年以來,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逐漸對本幣匯率實行管制政策,他們繼續維持著要把匯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採取著利用廉價的人力成本大力發展製造業,以便盡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