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寒暄了幾句幾人就步入了正題。馮華先向在座眾人通報了一下牛莊一戰的戰果:此役遠征軍連同牛莊守軍、王英楷的海城商團共計殲滅日軍5000餘人,俘虜137人,擊斃敵酋大島義昌少將及其下屬少佐以上軍官16人,可以說幾乎全殲了日軍的第九混成旅團;另外還繳獲大炮17門(包括修理後尚可使用的);槍支3600餘枝,……
聽著這一串串的數字;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禁不住熱血沸騰。中日開戰以來,什麼時候大清的軍隊取得過這樣的輝煌的戰績呀!這一仗不但會極大地影響到中日戰爭的最後結果,而且亦會讓每一個參加此仗的人名垂青史!
在聯名發出的戰報上,由於馮華的一力堅持,牛莊大捷的戰果分給了牛莊守軍許多。這讓魏光燾與李光久感激之餘,又對馮華有了更多的好感。
馮華謙恭又不失自尊,文雅而又舉止有度,再加上義勇軍的英勇善戰,徹底改變了兩人對吉軍的那點兒不好印象。交談中,他們每每為馮華犀利的言談、新奇的思路以及卓絕的見解所驚訝,尤其是魏光燾更是對馮華刮目相看。魏光燾少年時代沒少接受他那族祖父的薰陶,對魏源編著的《籌海篇》、《聖武記》、《海國圖志》已經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對“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及製造輪船、火器與練兵之法,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廠的“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觀點,真的是再熟悉不過了,心目中已經認定這個年輕人當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李光久雖然對這些話題不甚感興趣,但對馮華指揮的浪子山、青苔峪、鞍山驛和狼巖寨幾戰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也感到十分佩服,對這個年輕人亦是稱讚有加。馮華留給他們二人的良好印象,為日後馮華和義勇軍正式走上政治舞臺建立起了一個堅固的基石。
坐在旁邊的王英楷一直沒都有插話,只是靜靜地聽著,越聽下去心中越發的震動不已。本來從聽到民間對馮華的傳言後,他就極想見一見這位傳說中的英雄,直至見面越發生出惺惺相惜之心。他也是極為自負的人,平日雖不敢與管仲、樂毅相比,卻也覺得自己文武全才,如今聽了馮華一番清晰透徹的議論,自覺相形見絀。這王英楷也是條光明磊落的漢子,看到馮華如此人材不僅沒有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反而對馮華更加欽佩不已。
義勇軍在青苔峪、鞍山驛的兩仗打得都極為精彩,而牛莊一戰更是堪稱中日開戰以來的大手筆。在日清戰爭中絕對可以說空前絕後,戰果輝煌。遼河平原戰役日軍一招失手全盤皆輸,先是第五師團喪失了會攻鞍山的最佳時機;爾後第九混成旅團又在牛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致使海城的日軍第三師團失去了再次發動戰略性進攻的能力;姍姍來遲兵臨鞍山城下的第五師團,在得到第九混成旅團幾乎全軍覆沒的訊息後,不得不從鞍山城外撤退;而進攻營口的日軍第一師團得到牛莊慘敗的報告後,也全軍退回了蓋平。
馮華知道:甲午中日戰爭東北戰場上的形勢,已經因這幾場戰鬥的勝利,真正偏離了原來的歷史軌跡,而戰爭的結果最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卻仍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第三十六章觀海樓談兵
3月5日,一直駐防在山海關的節制關內外防剿諸軍特命欽差大臣劉坤一接到了魏光燾、李光久的上書。報告中詳盡敘述了牛莊大捷的經過及義勇軍的英勇善戰,並極力稱讚馮華的學識與才幹,再三強調牛莊之役馮華功不可沒。此前,劉坤一已從吉林將軍長順的報告中得知了青苔峪、鞍山兩役的具體情況,此時他一方面對義勇軍接二連三的勝利感到激動興奮,另一方面禁不住對馮華起了愛才之心。他知道此次戰局能夠轉危為安,絕對得益於馮華和義勇軍的英勇善戰,這次勝利不但對中日戰局的影響不可估量,而且也對自己今後的前程關係極大。如果此次遼河戰役以失敗告終,他最後會面臨怎樣的命運也很難預料。
此後的兩天,劉坤一看到遼東的戰事逐漸平穩了下來,於是立即傳下命令召魏光燾、李光久、馮華和牛莊大捷中的另一有功之臣王英楷即日前來相見。
對於劉坤一這位清朝後期僅次於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的重臣,馮華還是有相當瞭解的。劉坤一字峴莊,湖南新寧人,1855年以秀才投身湘軍,經十年征戰從異途躋身高位,曾先後任江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達數十年之久,並在甲午戰爭中臨危受命出任欽差大臣。雖然劉坤一在甲午戰爭前的晚清政壇上表現並不突出,其開拓性與所成業績均不能比肩於李鴻章、張之洞,但是甲午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