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龍口街團練保鄉安民之功德。
剿匪的一系列勝利,使中華義勇軍的勢力範圍在這軍事真空地帶急速膨脹。防地(根據地)日益擴大,兵員也不斷增加。新頒佈的優待軍屬政策,又掀起了新一輪參軍熱潮。此時的義勇軍,已經發展到了2000餘人。兵工廠、製藥廠、對外貿易和情報部門的工作,都已走上了正軌,並開始對義勇軍的發展和根據地的建設形成強有力的支援。
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和地雷,在前一段兒的剿匪行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他們又把仿製子彈及炮彈的工作擺到了研究日程上。好在是新近從天津高薪招來了一位德國工程師沙爾富,給天宇增添了一個有力的幫手,要不然這些工作都靠周天宇自己來完成,還是真夠他忙一氣的。因為有銀子可賺,這個沙爾富很敬業,對工作時間的長短根本不計較。每天,他和周天宇除了要做各種研究、對兵工廠的工作進行指導外,還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去給技術學校的學員們講課,真是一刻都不得閒。馮華對天宇的能力相當瞭解,倒是非常放心的讓他挑起了這副擔子。
賀國光這一段兒則是一手抓民用工廠的生產,一手忙著搞對外貿易。在這方面,他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樂於接受馮華灌輸的商業新理念,並把新觀念與舊的商業環境互相融合,巧妙利用。他利用自己在東北各地的分號和熟悉的人際關係,不但擴大了大豆、木材、土特產的輸出,還為其他幾個新成立工廠的產品開啟了銷路。
情報部的工作在黃德貴、鄭偃武的相互配合下進展極快。他們利用賀家原有的商業銷售網路,很快就在東三省的大、中城市都建立起了情報站,而且情報的觸角已經開始向關內延伸。龍口街周圍的大小村鎮更是已經形成了一個密集的情報網。
老中醫李濟棠雖然已是近六十歲的人了,但精力卻不減當年。馮華和邢亮提供的一些中成藥新配方,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也讓他煥發出極大的熱情。他對這些新制劑的開發非常上心,邢亮也截長補短的去藥廠與老人探討。在他們的努力下,製藥廠很快就形成了生產能力,除了對外進行銷售外,還為義勇軍提供了大量的治傷藥品。
最讓馮華感到興奮的是發現或者說是挖掘出了幾個人才。馮華當初關注的王承斌和馮德麟,在軍校的學習中都展現出了相當突出的軍事才能。尤其是馮德麟,不但各項軍事課程進步極快,而且還表現出了非常強的組織領導能力。特別是當馮華從黃德貴那兒瞭解了馮德麟過去的一些情況後,更是覺得他極有可能就是那個曾經跟張作霖分庭抗禮的“馮德麟”。
那天,黃德貴前來彙報聘請洋人老師的事,在聊到軍校時,忽然提起了馮德麟。他說:“大哥,這批軍校的學員裡是不是有個叫馮德麟的?”
“是呀,怎麼,你與他熟?”馮華隨口問道。
“可不是咋的,他當初投奔義勇軍還是找的我呢!”
馮華來了精神:“啊?德貴,你把他的詳細情況給我介紹一下。”
黃德貴雖然不知道大哥為什麼對馮德麟那麼感興趣,還是一五一十的把馮德麟的來歷說了出來。
這馮德麟原名馮玉奇,為人十分豪爽且極講義氣,曾在縣衙裡當差。黃德貴與李九杲拉起杆子後,曾為了一樁買賣,透過朋友找過他幫忙。誰想這件事不知怎麼傳入了縣太爺的耳朵裡,雖然沒有抓住真憑實據,但他也因此被解了職。馮華他們前一段兒擴軍招兵時,馮玉奇正好帶著十幾個人前來投奔李九杲、黃德貴。報考軍校前他才將名字改為馮德麟。
馮華此時不禁有些興奮,將黃德貴的介紹與自己掌握的資料相互印證,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馮德麟”就是那個曾經與張作霖齊名的“馮德麟”。他可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後,遇到的第一個歷史名人。
無獨有偶,因為改名字,馮華在幾天以後又發現了一位名人。那天馮華去技術學校講政治課時,一位叫馬忠駿的學員詢問什麼是民族資產階級。“馬忠駿”,這可是馮華非常熟悉的名字:因為馮華的父輩當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屯墾戍邊”,連帶著他也對屯墾產生了興趣。上高中和大學時馮華特別注意收集有關東北開發屯墾的資料,在這些資料中他結識了“馬忠駿”。
“馬忠駿”清朝末年擔任過中東鐵路交涉局委員;民國以後歷任吉林屯墾局局長、東省特別市(哈爾濱)管理局局長等職,馬忠駿任職期間,堅持民族立場,為維護國家鐵路權和航運權作出過貢獻。九一八事變後,他拒不出任偽職,並秘密資助馬占山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