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女子,生長鄉村之間,聽他所言,竟有絕大見識,並且抱著忠義之心。若得此女進往吳國,不但容貌美麗,足以傾動夫差;便是這般見識,和他那伶牙俐齒,能言善道,也足以添越國一臂之助。不知她可肯捨身報國,往吳一行否?待我將言語打動她,看她如何。”
想畢,啟齒言道:“下官此番來到諸暨,並非閒遊,正是為了國家大事而來。”
西施道:“相國既為國家大事,理應在官衙之中,辦理要政,因甚來這荒僻鄉村,且又獨自一人,並無騶從,究因何故?”
范蠡道:“越王欲報會稽敗衄之恥,石室見囚之辱,臥薪嚐膽,苦身焦思,已有十載。欲思實行報仇,無奈吳國正在強盛,謀臣伍子胥尚未除去,強兵猛將完全俱在,區區越國,欲與相抗,萬難得志。因思商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尚在殷。以小敵大,以弱御強,非有內間不能成功。故命下官四處訪問奇才異能之士,出類超群之人,使往吳國,以行內間密計。下官奉命之後,奔走國中,涉歷嚴壑,到處搜求,細心延訪,已閱半載。十餘日前方至諸暨,故爾到此閒遊,以消胸中積鬱,並訪賢能之人。”
西施道:“原來相國為國求賢,不憚風塵勞頓,車馬驅馳,如此勤勞,可敬!可佩!但不知相國在這半年之中,曾物識得幾多佳士,薦拔了多少賢才?”
范蠡道:“這半年中,雖也得遇幾位賢人,只是可以擔任內間重寄的,尚在延訪,未知何日始能相逢。”
西施道:“吾越受吳之辱,人人切齒,妾雖女子,亦思報復況在鬚眉男子之中,豈無一二豪傑之士,為國忘身,擔任重寄麼?妾身看來,非無其人,還是相國延訪未周所致。”
范蠡道:“下官今日遇見小娘子,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