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留客的絕招

如果你要說服一位朋友陪你過夜,不妨這樣問他:

“你是要回去呢,還是要住下來?”

絕對不要問:“你是要住下來,還是要回去?”

除非你心裡真正的想法,是要他回去。

當一位女性被自己喜歡的男性問及“是否要回去”時,心中便有一種安全感,因為對方似乎很尊重自己,同時又滿懷著期待。

緊接著對方又問道:“還是要住下來?”此時失望感頓時消失,同時受寵若驚,心花怒放。

女性在自己喜愛的男性面前總是保持嬌羞的,她們喜歡含蓄的暗示,而不喜歡強迫式的“你今晚一定要留下來陪我”這種霸道語句。

如果男士先問“是否要住下來”時,一般的女性,尤其是未婚的小姐必定會產生警戒心,並對你的人格抱持一種懷疑的態度。

如果男士接著又問:“還是要回去”,便容易讓對方感覺被下逐客令,好像她自己的確應該回去似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對方打算留下來,也會因為男士的唐突而不想留下來。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也經常遇上這些事情,若是你想讓對方選擇你所期待的答案,問話時最好將“答案”放在一句話的最後。

如果你是售貨員,當一名顧客在你商店消費了許多東西后,你便可以問她:“小姐,是要我幫你送回去呢,還是你自己帶回去?”

大多數顧客聽了都會說:“謝謝,還是我自己來好了。”

如此不但讓顧客有賓至如歸之感,同時又替自己節省許多時間和體力。

如果有一位平時你並不怎麼喜歡的人上門拜訪,你就說:

“今天是留下來吃飯還是回去吃?”

對方多半會回答:“不用麻煩,我還是回去吃好了。”

因此,在運用說話術時,不只要清楚自己的目的,還要注意自己所站的立場,權衡哪一種說話術更有利於自己,不能盲目地運用某種語言技巧,否則定會使自己陷入窘境,最後成為對方說話術下的敗將。

用“我們”化敵為友

說話時,常用“我”開頭或代表自己觀點的人,敵人只會愈來愈多;而常用“我們”的人,敵人也會變成朋友。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大家”這類具有共同意識的字眼,容易讓對方產生錯覺,搞不清你的立場為何,總以為你和他是一方的;這時候,對方要攻擊你時,就會投鼠忌器或無法全力以赴,而這正是你想要的結果。

在這種情形之下,對方的反擊最沒有殺傷力,而且他的心防也很容易被你一攻而破,接著你再用“攻心”策略,趁他撤掉心防時,直搗黃龍,相信會有所收穫。

自古就有許多政治人物或領導者,都利用這種“我們”策略來籠絡人心、化敵為友,當他舉起手中的刀槍或拳頭時,成千上萬的聽眾也會同樣地舉起拳頭高喊他的名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這些人物,在臺上一呼百應,就是運用這種策略,煽動起群眾熱情的火焰。

為什麼他們能夠靠著演說,將聽眾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呢?

秘訣就在於其所運用的語言策略和肢體語言讓廣大的群眾認同他併產生共同意識。演說中,他們總會一直使用“我們”、“我們大家”等字眼,來籠絡人心,使聽眾產生“命運共同體”的感覺。這樣的演說策略,會使許多人認為這是攸關大眾利害的事情,並非為了個人的利益。

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都存有潛在的“自我意識”,誰也不願意被別人左右。如果他認為你是在說服他,那麼他的反抗意識就會更加激烈,而不願意接受你的看法,即使你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在他眼中也不過是為謀取私利而進行的偽裝表演。

經常使用“大家”、“我們”等這類字眼,會使人感覺到大家均是同路人,是生命共同體,於是對方原本頑固的心理防衛會不攻自破,並在不知不覺中認同你的觀點。自我意識愈強的人,越容易被對方這種“我們”說話策略所催眠。

同樣的道理,男女交往時,更要經常用“我們兩人”來開頭說話,這才會讓對方產生親密感。

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威王常與王族公子馳射賭局,大將軍田忌的馬不及齊威王,每次都輸給對方。

此時鬼谷子的弟子孫臏在齊國為官,他見田忌的馬與齊威王的馬相差不大,於是悄悄對田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