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這種建築形式,其本質是社會關係。但這種乏味的話語讓我們厭倦。應該說門是一種神秘。開門和關門,飽含了人類所有的情感:憤怒、狂喜、憂傷、平靜等。這種神秘還衍生出各種八卦訊息。解放戰爭時期,華北野戰軍兵圍太原。太原有二座城門,一曰“迎暉”、二曰“迎澤”。在閻錫山召開的高階軍事會議上,有人獻策:“暉”是日軍,所以當年日軍攻入太原;現在“迎澤”門要把毛“澤”東迎進太原。派人去拆了迎澤門,太原之圍自然可解。
門,還可以是量詞,是一門炮;是動詞,如門皂、門吏;是生物學上的分類類群中的一個等級;是稽查、徵稅的關卡;是水路、陸路必經的出入口;是訣竅;是家族;是學術思想或宗教的派別;是幫派;是一種具有一個或多個輸入端但只有一個輸出端的開關電路系統;是中醫理論裡的經氣迴圈出入處、針孔、境界等。
一個姑娘走進屠格涅夫筆下的《門》,迎接那不可知的命運;一個敲鐘人把女孩抱進巴黎聖母院,向世界關上門;一位叫K的先生想進城堡,終不得其門以入;一個叫雷蓓卡的寡婦躲在《百年孤獨》那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