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表性的文化情境裡讓他們平均地受到所有這些文化的涵化,我們所能求得的充其量只是一個平均數而已。這也就是說,我們無法將一組人所受文化的涵化抽盡到等於零,然後求得“人性”的絕對值。依此,嚴格地說,一般人所說的“人性”只是一個假設或一組假設的性質。而宗教家和道德家所說的“人性”更只是從宗教和道德的展望孔裡看的“人性”。 。。

五 離隔和心性凝滯離隔(3)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所謂“一般人在本性上究竟是趨向於抵抗變化還是喜歡變化”這個問題,如果要能解答,只有把它當做一個社會文化的問題才有實際的可能。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巴格哈( Walter Bagehot)強調說,靜止的狀態乃人的常態。在歷史上最大多數種族是不進步的。他所得到的資料顯示許多文字前期的民族和準文字前期的民族極其固執地保持他們古舊文化的特徵。因此,顯示著高度的心性凝滯。柏拉雪( Vidal de La Blache)說,在孤立的文化中,還是有某種進步;可是,過了一陣子,進步又變得疲弱無力。對這種文化,除非有外界入侵的因素打破這種惡性迴圈,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