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這些成果,最好是知道他們對於文化所下定義。
顯然得很,我們要了解文化,所需觸及的方相(aspects)勢必極其廣涵。從歷史、文學、藝術、宗教、制度,到科學與工業無一不包含在文化以內。因此,我們要了解文化,不可不從瞭解文化的這麼多方相著手。可是,就我們現在所要達到的目的而論,我們不需要觸及這麼廣。複次,我們也不能觸及這麼廣。就我們現在所要達到的目的而論,我們只需知道文化人類學或社會學所論列的關於文化之最基本的部分。即令是這最基本的部分,我們現在只撮取與本文題旨相干的部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現在從什麼是文化這個節目開始。
關於近代中國的文化問題之論爭,從大學士倭仁於一八六七年上給同治皇帝的奏摺算起,到現在已經九十八年。在這麼長久的論爭中,有傳統主義者的迴向源頭論,有中體西用論,有本位文化論,有全盤西化論,真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在這麼多的論爭之中,大家都忙著各抒己見,或者抨擊對方。然而,如前所述,關於“文化究竟是什麼”這個基本問題,卻很少人去把它弄清楚到一個足夠的程度。這也許正是近代中國文化問題之一吧!直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沒有解決的問題還多得很。也許,關於近代中國的文化問題藉著論理不可能得到一個決定性的解決。時至今日,面對這樣複雜而多變的世界,只有天真的愚勇者才對自己的解答持絕對正確的猛勇信心。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多少查出不同議論之所以發生的原因,那末多少可能有助於論爭的解決。圍繞近代中國文化問題的論爭中許多議論之所以相左,原因相當複雜。我們現在沒有必要對這些複雜的原因一一加以分析。我們現在所須做的,是挑出這些複雜原因裡與目前的討論特別相關的幾種。
圍繞近代中國文化問題的論爭中許多議論之所以相左,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種: 第一,各方面的態度和基本出發點不同;第二,討論的技術不講求;第三,認知不清楚。如果一個人的態度和基本出發點與別人不同,而且他的邏輯推演程式又對,那末他所發議論會機械地與別人的不同。有的人一談到中國文化,便像老式的中國人提到自己的父親似的,有意無意地把文化父親意象化,對之有無窮的愛慕與嚮往之情。因此,如果你對中國文化作批評時所得結論有不利於文化尊嚴的部分,即令你所作的批評是極有根據的,他也不能接受,甚至於冒火。有的人士則剛好相反。這種人士一提到中國文化,認系萬惡之源,務必掃除盡淨而後快。另外有些人士則以做和事佬為己任,兩邊的議論都捨棄一部分,也都抓住一部分,糅合在一起。這些態度和基本出發點之不同,正是由於各方的遂生過程、性格形成、情感生活和價值觀念不同所致。這些因素的構成,真不是一朝一夕。因此,到了臨時交手討論,要人改變態度和基本出發點,除非採用不太文明的“洗腦”辦法或訴諸巨棒,否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討論的技術和認知的獲得則是客觀的,是屬於訓練方面的事。我們現在從認知層面開始。任何人有權利也有自由主張保持傳統中國文化。任何人有權利也有自由主張全盤西化。任何人有權利也有自由作文化論爭中的和事佬。但是,他們在各事所事以前,必須認知文化是什麼。
。 想看書來
二 文化的定義(1)
美國有代表性的人類學家克魯伯( )和克羅孔( Clyde Kluckhohn)藉翁特瑞納( Wayne Untereiner)的協助,合著了一本書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文化,關於概念和定義的檢討》)。在這本書裡,羅列著從一八七一年到一九五一年八十年間關於文化的定義至少有一百六十四種。我們現在把這些定義中特別精彩的挑選出來。
第一組 記述的定義
1。泰勒( Tylor),一八七一年:
文化或文明,……是一種複雜叢結之全體。這種複雜叢結的全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獲得的才能和習慣。這裡所說的人,是指社會的一個分子而言的。
2。博亞斯( Boas),一九三○年:
文化包含著一個社群裡社會習慣的一切表現形式,個人對於他所在的群體習慣之影響產生的種種反應,以及受這些習慣所決定的人類活動之產品。
3。林頓( Linton),一九三六年:
〔文化〕是……這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