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太太笑,“翰林俗稱儲相,最最好的地方。”
何老孃一聽,更是歡樂。
何子衿道,“儲相不儲相的,咱們是小戶出身,這年頭,沒門路沒靠山的也不敢做大官,還是在翰林修書妥當,也體面。”
胡三太太忙道,“看子衿說的,我說沈老爺就很有官相,以後說不得有大造化。”
何子衿笑,“我們一家子也盼著呢。”
何家這一大家子在胡家吃的飯,沈氏私下又與三姑娘說了些孕期夫妻相處的訣竅,如何幫助男人在妻子孕期內守身如玉啥的。沈氏頗有心得。
沈氏道,“全看感情,感情融洽了,自然願意為你守著。你有了身子,阿文喜的了不得,多跟他說說孩子的事兒,等胎位穩固了,小心一些無妨的。”
三姑娘紅著臉聽了。
待何家一家子走了,胡姑媽感嘆,“我的媽呀,阿文媳婦這有了身孕,排場比阿寧媳婦還大哩。”人陳家當年也沒這麼一大家子過來呀。何家倒好,東西東西就帶了幾包破點心幾罐破醬菜,人嘛一來來一堆,胡家從老到小的來招待他們。也不知哪兒來的厚臉皮哩。
胡老太太瞪閨女一眼,“將來阿悅成親嫁人,咱們要不要過去看望。去的人多,婆家也這樣說,你是啥滋味兒?有閨女的人,能說這種話?”
胡姑媽聞言,頓覺嘴裡一苦,她閨女到了年歲,只是還未挑好婆家。胡姑媽有意跟孃家侄子結親,侄子中,最出挑兒的就是胡三太太的長子胡宣了。胡姑媽倒是挺喜歡胡宣,奈何胡三太太無可無不可的,只管用學業推託。男孩子拖的起,女孩子哪裡拖得起?
兒女都是肉。一面是孫子,一面是外孫女,胡老太太不好多說,只是略點閨女一句,又吩咐小丫環給三姑娘送水果過去,再命人去廚下吩咐,以後給三姑娘做飯格外注意些。
自打從芙蓉寺回家,何老孃可謂心順意順,由此,成為芙蓉寺的虔誠信徒與活招牌,時常勸人去燒香。連帶陳二妞聽聞家裡生意有些許不順,也勸她娘,“要不去芙蓉寺燒燒香,我聽舅祖母說,芙蓉寺的香火可靈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