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何子衿便讓沈山去芙蓉坊李家遞了帖子。其實帖子啥的還是來前何子衿跟她爹兩人在家新制的,在碧水縣小地方不大講究這個,州府則不同,處處透著大地方的規矩。不先遞帖子便直接上門,會讓人覺著有失禮數。
父女兩個本就是小地方來的土鱉,於禮數上更加重視,以免被人小瞧了去。
待李家給了迴音,父女倆商量後,次日去李家拜訪。
李五爺招待何恭去了書房,江氏挽著何子衿的手,笑看何子衿道,“這才多少日子沒見,又長高了。”問,“我算著你也該到了,什麼時候到的?”
何子衿笑,“前兒中午到的,因風塵未掃,不好過來打擾。”
江氏引何子衿去了自己院裡,笑命丫環道,“跟李先生說,今天有客到,暫停一日功課吧,請姑娘們過來見見客人。”
進屋落坐,何子衿先送上禮單,道,“重陽佳節,這是來前我娘預備的,一些山貨,並不貴重,是我們的心意。”
江氏令身邊的丫環接了,笑道,“你母親實在太客氣了。說來我小時候也常去山裡,春天去摘野菜,天氣再暖一些就有野果了,到了秋冬,起大早去拾野栗子山柿子。”
何子衿接著道,“雨後還有蘑菇木耳,河裡摸些螺獅也能做道菜了。”
江氏眼中露出一絲回味,笑,“是啊,以前覺著辛苦的了不得,現下想想,也別有趣味。”
丫環捧來果子點心,還有一盞熱騰騰的奶\子,江氏笑道,“你年紀還小,這天兒也冷,別喝茶了,喝牛乳吧。”
何子衿笑,“還勞您特意預備。”
“倒不是特意預備,聽說喝牛乳,孩子會長的白晳,我這把年歲再想白是難了,就常給她們姐妹喝一些。”江氏是個俊秀人,只是膚色帶著微微的蜜色,與那些養尊處優的夫人太太還是有些許不同的。
何子衿喝一口牛奶,沒什麼腥羶味兒,倒帶著淡淡的桂香,味道頗是不錯。她道,“鬥菊會上,各種菊花,爭奇鬥豔,說得上哪個好看哪個就不好看了。花同此理,人亦同此理。”
儘管知何子衿有意恭維,江氏仍是不禁微笑,她自不會覺著比世人差,不然當初也不敢二嫁。江氏笑,“我聽阿植說,你今年的花也養的很好。”阿植是江氏曾派去碧水縣看花兒的花匠,很是有些見地。
何子衿看向江氏,一口一口的喝著牛乳,江氏繼續道,“只是,我聽說今年也有幾家養出了綠菊。”
何子衿不急不徐的問,“您見過他們的花了嗎?”
江氏道,“那倒沒有,都藏的緊。”
“菊花很容易扦插成活,去歲賣出去四盆,我送出四盆,如今別家也有綠菊,很正常。”何子衿道,“我早就想到此處。”
何子衿年紀還小,嘴巴很甜,會恭維人,是個滑頭,不過,談及正事卻有一種穩重的氣質,她此話一出,江氏心放下一半,笑,“你心裡有譜,我就放心了。”
何子衿放下手裡瓷盞,笑,“您儘管安心,一盆綠菊與一盆墨菊想要分出高下,這很難,畢竟各花入各眼。但如若是兩盆綠菊擺在一處,則容易的多,是不是?”
江氏道,“幸而當初託忻大哥代芙蓉坊引薦你我相識。”
何子衿道,“能結識您,方令我眼界開闊。”
兩人正說著話,兩個女孩兒結伴而來,一個年歲長些個頭與何子衿相仿,另一個則小些,五六歲的模樣,眉間與江氏有些彷彿。江氏招呼兩個女孩子到跟前,親為介紹,笑道,“這就是我與你們提過何家……我們大姐兒也是十二歲,你們同齡呢。”
李姑娘眉目精緻,笑意溫柔,令人一見便不禁生出好感,她笑望何子衿,“我是三月初三的生辰。”
何子衿笑,“那我整大妹妹一個月,我是二月二出生。”
江氏不禁道,“你們兩個,一個生在龍抬頭,一個是上巳節,都是節慶日子,這也是天生的緣分哪。”
兩人亦覺著十分湊巧,不由相視一笑。江氏的女兒江贏年歲就小些了,還是個糰子樣,偏喜歡奶聲奶氣的裝大人,很是有趣。
初來拜訪,何子衿原是想說些話便告辭的,江氏必要留飯,於是父女兩個在李家用了午飯方告辭。李姑娘笑道,“這幾天姐姐定要忙的,待過了鬥菊會,我去找姐姐玩兒,咱們一道逛一逛府城。”
“那可好。”何子衿與李姑娘說著話,外頭沈山媳婦章氏進來說何恭在外頭等了,何子衿再次辭過江氏,江氏命丫環送了何子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