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就是沒什麼身材啊。”
何老孃罵她,“快閉嘴,這也是女孩兒說的話。”真是的,這可急什麼,年歲還小,總會長大的。何老孃上下打量一番,叮囑道,“去了可不許說這種沒頭腦的話,好生給人家老太太拜壽。”雖說丫頭早晚是潑出去的水,可生得好,帶出去實在有面子。
三姑娘笑,“姑祖母、嬸嬸、妹妹只管去吧,我在家定看好俊哥兒。”
三姑娘素來牢靠,沈氏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不過是略交待一句,讓周婆子中午多燒幾樣小菜,別因人少便湊合。
胡家離得有些遠,再加上還有壽禮要帶,沈氏讓翠兒在外頭僱了一輛車,大家坐車去的胡家。
兩家既是親家,何家便早些過去,也顯著親近不是。就這樣,何家人到時,胡老太太屋裡也已經坐著好幾位族人了。胡老太太見著何家人也十分歡喜,先與何老孃說了幾句話,彼此問候了身體,又贊沈氏,“跟你婆婆這麼一站,哪兒像婆媳,跟母女似的。”
何老孃大言不慚,“阿敬跟著女婿天南海北的做官,幾年幾年的見不著,都是媳婦安慰我,可不就跟個閨女似的。親閨女也就這樣啦。”主要這不是沈氏又給她生孫子了麼,如果沈氏再給她生個孫子,不要說當親閨女,當祖宗她老人家也樂意啊。
胡老太太笑彎了眼,一家子,不說貧富貴賤,日子過得如何,在臉上就能看出來。何家雖只是家境平平,只看何老孃紅光滿面,沈氏年過三旬還是水靈靈的模樣,就能知道人家日子是真順心。何子衿也給胡老太太拜了壽,胡老太太招她上前,拉著她的手笑,“轉眼就是大姑娘了,越發乖巧伶俐了。”胡老太太這樣的身份,贊人鮮少會贊容貌,都是說性情。
胡大奶奶以往是見過何子衿的,只是事隔兩年,當年的小小女孩已經是青春美少女了,胡大奶奶先贊,“當初就知道妹妹生得好,這大了,越發出眾。”
何子衿抿嘴一笑,道,“大奶奶過讚了,您才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呢。”這位胡大奶奶聽說孃家也是念書人家,自幼唸書的人。
胡二爺胡二奶奶夫妻在跟著外地為官的胡大老爺夫婦,並不在老家,陳二妞的丈夫胡寧在陳家孫輩排行第三,故此,陳二妞在胡家就是胡三奶奶了。陳二妞站在陳二太太身後,也是一身大紅衣裳十分喜慶,只是面容有些消瘦了。何家女眷與胡家女眷分別見過,胡二太太倒也平平,倒是胡三太太格外熱情,尤其是瞧著何子衿似乎格外順眼,讚了又贊,誇了又誇,還問何子衿現在在家看什麼書,末了對何子衿道,“我最喜歡女孩兒,家裡也有適齡的姐妹,咱們不是外處,有空多過來坐坐,一道說說話也好。”說完還叫丫環拿了兩串紅珊瑚的手釧給何子衿,笑道,“也是剛想起來,我孃家侄子帶來的,家裡姑娘媳婦都有,一串給你,一串給三姑娘吧。”
何子衿連忙道謝,一時,陳家一大家子也來了,屋裡頓時更熱鬧起來,許冷梅跟在陳姑媽身邊,產後身材尚未完全恢復,仍有些豐腴。陳姑媽也把能帶的孫女都帶上了,倒不是有什麼想法,主要是讓孫女們多出門走動,見一見世面也好。
胡家是碧水縣第一大家,胡老太太大壽,熱鬧就不必提了。好在,胡家書香人家,自有規矩,何子衿在姑娘群裡,她也有相熟的朋友——史家福姐兒,兩人素來極好的。這次坐在一處說話聽戲,中午用過席面兒後,家裡來叫,才一道回家去。
史太太與沈氏又另約的時間說話,待回了家,已將傍晚<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三姑娘見何老孃回來,連忙過去服侍。何老孃一面吃茶一面道,“啥都好,就是人忒多,戲也沒聽好。”
何子衿把珊瑚手釧拿出來給三姑娘,三姑娘笑,“竟還得了東西,妹妹自己收著吧。”
何子衿笑,“我是沾姐姐的光,胡家三太太給的。”還把緣故跟三姑娘說了。
三姑娘道,“聽說胡三太太的父親在帝都大理寺為官,她孃家侄子被選派為蜀王府的屬官,這會兒就在州府蜀王府裡當差。她既給,咱們就收著。”胡三太太是胡家管家的媳婦,胡家能越過胡二太太叫胡三太太管家,這裡頭的緣故三姑娘不曉得,不過,胡三太太素來比胡二太太會做人是真的。
何老孃自來便對大方的人很有好感,笑道,“三太太是不錯,二太太瞧著就不是個和氣的,我看二妞都瘦了,不比在孃家時氣色好。”
沈氏笑,“興許是這些日子胡家老太太過壽,二妞是孫媳婦,沒有不幫著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