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何子衿倒是有些意外胡文想讓宮姑娘拜她做乾親的事, 何子衿縱使在這個年代生活多年,思路上偶爾總不比原生土著順暢。與胡文都是自小認識的, 又不是外人, 何子衿不解便直說了, 道,“就算宮姑娘拜我做乾孃,可論起來,仍是重陽更親近啊。”她哪怕收宮姑娘做幹閨女, 難道待她還能越過重陽去, 重陽可是自小看著長大的。不論親緣,這情分就不一樣。
胡文笑,“子衿妹妹你這就想岔了,這個道理,宮家自然也是明白的。其實,宮家既是允親, 就是信得過咱家。宮家要防的也不是咱們家, 不過是想著日後罷了。子衿妹妹也曉得, 我族裡人多事多, 我又是庶出, 宮家這是怕以後閨女在婆家族中吃虧, 畢竟,孃家離得遠, 看不見摸不著, 也沒辦法幫襯。這要是認你做乾孃, 以後媳婦在族裡說起來,也顯得腰桿硬不是。”
何子衿這才明白過來,笑道,“我一時竟還沒想到。”便將此事應了下來。
胡文千感萬謝,何子衿笑道,“這有什麼,阿媛原就是我學裡的學生,平日裡就看她好,重陽不算沒眼光了,這也只是舉手之勞。”
胡文道,“於子衿妹妹是舉手之勞,於我那親家,便能多一些安心。”
何子衿覺著宮家也是想得遠了,不過,人家拿著閨女看重,自然就得處處周到,以免閨女將來吃虧。何子衿自己也是有閨女的人,笑道,“嫁閨女多是這般的,尤其咱們老家離北昌府也著實遠了些,不怪宮家不放心呢。”
“是啊。”
何子衿就又問了定親的日子,胡文道,“誒,上回那般不順,興許就是日子卜的不好,要不就勞妹妹幫我們卜個吉日。”
這個倒是無妨,不過,何子衿自有規矩,“阿文哥可不要往外處說去。”
“放心放心,我嘴緊的跟蚌殼似的。”知道現在子衿妹妹自重身份,不欲以占卜之事揚名。
何子衿不禁笑了起來,很為重陽的親事高興。
重陽這次眼光真正好,非但宮姑娘合心合意,就是宮家,亦是極本分的人家,縱宮姑娘認何子衿為乾孃,宮家也不在外說去,就兩家人吃了個飯,便將事情定下了。這也是有緣故的,阿念畢竟為一地父母官,多少眼睛盯著他呢,這事大作排場,面子上大家自然是滿口好話,可同時也將宮家抬到了風口浪尖上,反是事多。倒不若安安生生的,宮胡兩家既成親家,能看顧的地方,阿念自然也會多照顧他家一些。
故而,此事辦的頗是低調。
不過,江家親戚也有三家人呢,岳家何家、還有江仁一大家子、胡家,大人們倒還好,關鍵是孩子多啊。相對的,宮家人口反是有限,宮財主兄弟姐妹大都在老家呢,宮財主也沒通知他們。宮財主就是瞧著滿眼孩子們高興,與胡親家道,“子孫繁茂,一看就是興旺之家。”
宮姑娘給乾爹乾孃敬了茶,何子衿給了宮姑娘一套精緻的金首飾做見面禮,這事兒就算成了。
其實也沒啥變化,阿曦本來就叫宮姑娘為宮姐姐的,現在還是如此。宮姑娘也早有準備,給了阿曄阿曦雙胞胎一人一份見面禮,阿曦的是一對金嵌寶的小鐲子,阿曄與雙胞胎都是上等文房四寶。宮家豪富,也不怪宮姑娘出手闊綽了。當然,何子衿給宮姑娘的首飾也很能拿得出手去。
宮太太回家都念叨好幾回,直說知府太太是個慈善人,為人也好,一點兒也不說瞧不起他們商戶。宮太太家裡絕對比知府家要有錢,閨女更不併一套金首飾,關鍵是這東西是閨女的新幹娘給的,可見對閨女的看重了。
過了認親禮,胡宮兩家就開始商量六禮的事了,宮家極好說話,用宮財主的話說,“本是喜事,自然要歡歡喜喜的才好,咱兩家商量著,怎麼痛快怎麼來。”
這一點,又叫三姑娘私下道,“比那些酸文假醋臭講究的強百倍。”其實,這也主要是宮家原就是土鱉暴發起家,對這些禮數便是想講究,怕也不懂那些繁文縟節。先時陸家書香門第,自然就繁瑣一些。但,人都是向前看的,現在,三姑娘就覺著準兒媳宮姑娘好,人品大方,愛說愛笑,關鍵是兒子上心。三姑娘絕不是那種見不得兒子對媳婦好的婆婆,三姑娘自己與丈夫情分極深,自然是盼著兒子得一心儀之人的。
宮家對胡家也沒啥要求,就是宮姑娘叫胡文說了說以後成親的院子,宮姑娘喜歡梅花,她看好方位,叫補種了兩株梅花罷了。至於屋子糊裱之事,屋子糊出來都差不離,而新房的傢俱自然都是要女家陪嫁的。這些,宮家都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