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在諸多人認為太皇太后在打壓曹家的時候, 阿念已經預感到,太皇太后要做的事絕對不只是打壓曹家這樣簡單。曹伯爵先時為江浙總督, 因閨女做了太后, 朝廷為朝家賜爵,在這賜爵上,不論是內閣還是太皇太后都頗是大方,直接就是二等公爵, 較之蘇太后之父也只差一階罷了。但, 為曹家賜爵的同時,內閣與太皇太后又默契的將曹太后之父自正二品總督之位上調回帝都轉任正二品散秩大臣, 官階相同,只是前者為一方封疆大吏, 後者只是朝廷虛銜罷了。
這種種操作, 非政治老手而不可為。
而且, 很巧合的是, 接替曹伯爵轉任江浙總督的是太皇太后孃家族人謝遠。
初時阿念不過剛來帝都,並未留意此事,如今回頭再看,阿念認為,這件事倒不似太皇太后的手筆。因為, 阿唸對太皇太后有一個判斷就是,這是位非常在意名聲大義的成熟政治家。將曹伯爵調回帝都的事不稀奇, 這是很正常的政治手段, 阿念猜測, 此事能辦得這般順利,怕也有內閣的順水推舟。朝臣向來不希望外戚坐大的,依韋相的性子,很可能對此事推波助瀾,或者是與太皇太后心照不宣。將曹伯爵自實權之位調回帝都,轉而又將太皇太后族侄放到了曹伯爵先前的江浙總督的位子上。這不似太皇太后的格局,倒似是內閣坑了太皇太后一把。但,依太皇太后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內閣的小手段,關鍵是,太皇太后最終並沒有駁回這項任命。
許多時候,
太皇太后都是一位難以揣測的人。
不過,阿念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娘娘擁有成熟的政治智慧,而且,這位娘娘雖則寬宏,到底不是聖人,自胡貴太妃一位就能看出來。這位太妃做過幾十年的太后,說來是太皇太后的太婆婆,胡貴太妃與太皇太后母族頗有恩怨,於是,在諸多年後,這位太妃死前還是太皇太后的尊位,死後立刻降為太皇貴太妃,最終葬於妃子園,而不是□□陵。
這種成熟、隱忍、大權在握的政治家,可想而知其手段了。
太皇太后能忍胡貴太妃多年,一則,胡貴太妃在輩份上是長輩,兒子活著時沒人敢動她,兒子過逝後,其母族尚有孃家侄子南安侯為當朝大將,南安侯一女為今楚王太妃,而楚王一系與太皇太后交情極佳。至於胡貴太妃的閨女康大長公主,這位大長公主無非就是輩份足,是太皇太后的姑媽。太皇太后哪怕不將這輩份放在眼裡,但文康大長公主的丈夫老永安侯那是再明白不過的人,在位時便是當朝實權之人,縱如今致仕,膝下四子,長子就是今吏部尚書,次子襲侯爵位,任禁衛軍大將軍,三子遠駐南安州,當年戰功赫赫,獲封平遠侯,四子雖平平,官也做得四平八穩。可想而知這位大長公主的夫族是多麼顯赫,阿念分析,這也是太皇太后願意忍胡貴太妃很大的原因之一。
可曹太后呢?
曹太后可有當年胡貴太妃的份量?
如今,曹家有這樣的家世嗎?
曹家有這樣的人物嗎?
曹家不過寒門出身,最顯赫的就是曹太后她爹,當年官居正二品江浙總督的曹斌曹伯爵。但,今曹伯爵已被調離總督之位,而未有實職。
所以,阿念分析,哪怕一樣是生了皇帝兒子,但在實力上,曹太后完全不能與當年的胡貴太妃相提並論啊!或者會有人說,胡貴太妃的倚仗也不是一時就有的,可,關鍵,沒這些倚仗時,曹貴太妃乖覺的跟只貓似的。這位貴太妃娘娘當年完全是待兒子太宗皇帝掌了大權之後才威風起來的。
如今曹娘娘這個……
阿念這不相干的人都恨不能小皇帝做孤兒呢。
而且,太皇太后將這不敬不孝的罪名透過對曹家的兩次降爵都將事坐實了,太皇太后可不是反覆無常的無知婦人。
一想到這裡,阿念覺著,曹家的倒黴日子已是可期。
而後,衿姐姐跟他說的一些宮裡事,就更證實了阿唸的猜測。
何子衿隔三差五的就要進宮教公主郡主一些健身拳法,故而,很是見識了些宮裡的事。太皇太后一發怒,曹太后使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法子,長跪慈恩宮外請罪啥的,別看她是小皇帝生母,但,想用這法子應付一位掌權多年的政治家,那就太看低太皇太后的智慧了。太皇太后一席話就說的曹太后跪都不敢跪,何子衿回家都說,“曹娘娘真不是個實在人,那種長跪不起的手段,哪裡是認錯,分明是威脅。”
阿念好奇,“太皇太后怎麼說?”
“我哪裡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