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言不僅得宋榮的歡心,便是重男輕女的宋老太太也給她哄的團團轉。無他,宋嘉言很懂得投其所好。
宋家出身草根,宋老太太更是草根中的草根。
哪怕現在宋家富貴了,宋榮帶領宋家所向披靡的闖進帝都上流社會。只是,宋老太太畢竟已經年老,她草根時儘管家裡窮,但,依宋老太太的脾氣性情,完全可以駕馭,簡直如魚得水。
如今,宋家成為上流社會中的一員,理當入鄉隨俗。此時,宋老太太便格格不入,倍顯腦殘、小氣、不開眼、各種拿不出手。造成宋老太太如今境地的原因,並非是宋老太太智商不夠,完全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的緣故。
所以,宋老太太如何能跟兒媳婦融洽?一個侯門千金,一個土拔老太,若不是有宋榮這顆閃閃發亮的大方鑽,估計小紀氏這輩子都不會跟宋老太太有所交集。
倒是宋嘉言樂得見宋老太太與小紀氏關係平平。
宋榮是個孝子,給親孃住的是明三暗九的大院子,院中無花草蟲魚,倒是幾畦綠窪窪的菜地、幾棵腕粗的柿子樹、棗子樹,瞧著寬闊的很。
已是傍晚,宋老太太正在給菜地澆水。
宋榮笑,“娘,暑熱未散,這些活兒給丫頭做就好。”以前宋老太太總是尋小紀氏的不是,自從宋榮把老太太院中的小花圃改做了菜地,宋老太太有了事兒幹,天天照顧菜地,便很少理會小紀氏了。所以,宋嘉言時常覺著宋榮真個神人。
宋老太太見著兒子,格外高興,笑,“你先跟大丫頭屋裡喝水去,有消暑的綠豆湯,我弄好這些就成了。”
“祖母,你趕緊屋裡來吧。”宋嘉言拎起裙襬去菜畦裡把老太太攙出來,笑嘻嘻地,“爹爹都想你想的不成了,一落衙回家就十萬火急的來看你,你這就跟菜地叫上勁了,看菜地比看兒子還親呢。”
宋老太太一邊樂一邊罵,“真個淘氣丫頭,你這張嘴。”
宋榮笑著扶住母親的另一隻手,老太太這些年養尊處優,也知道了些講究,說,“我剛澆水呢,別弄髒了你們衣裳。”
宋嘉言笑,“哪兒就那麼幹淨了,明天我起個早,也來幫祖母澆菜。我看小黃瓜長的不錯,西紅柿了紅了……一會兒拍個黃瓜,再拌個西紅柿。”
宋老太太笑起來,“這丫頭就是惦記著我這菜畦子,樣樣她得吃個尖兒。”如今有宋嘉言相伴,宋老太太也不再學人家侯門府第夫人綿裡藏針的作派了。實在是,她學也學不像,手段粗暴又不入流,還不如這樣種種菜澆澆水,跟兒孫歡笑歡笑呢。
說話間,祖孫三人一併進了屋裡。丫頭捧來溫水,服侍著老太太淨了手。
宋嘉言說,“老太太,上回咱們醃的鹹雞蛋,快醃好了吧?”
宋老太太笑,“哪裡有這樣快,這鹹雞蛋,起碼要醃二十天,才有滋味,吃著香。”宋老太太應酬交際有障礙,但醃雞蛋之類絕對是能手。
宋嘉言能得宋老太太的喜歡,便是曲意逢迎、投其所好之至。初時,宋嘉言也覺著宋老太太種種不靠譜,腦缺,刻薄……後來相處時間長了,宋嘉言也就明白,各人有各人的可愛之處。如宋老太太,兒子有這樣的地位,她做為家中的老太太,也需要交際,宋老太太不想給兒子丟臉,又怕別人看不起,便偷偷學別家老太太的作派。偏她又無人家底蘊,結果,學了個四不像來。
好在是親兒子,宋榮又是孝子,總能遷就自己親孃。且有宋嘉言慢慢長大,陪著宋老太太說當今,聽宋老太太想當年。老太太青年守寡,一人拉扯出兩個進士兒子,不是沒有可敬之處。宋嘉言開始不著痕跡的改變老太太,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外祖母家祖上是街上賣油郎起家,運道好,賺來爵位。說到底,誰又比誰強呢。”
再有宋榮肯孝順,翻出千百種花樣來哄老太太,宋老太太也就漸漸的轉變過來。
其實,就宋老太太本心而言,她也不喜歡過那種裝腔作勢的日子。不過,與小紀氏,到底環境出身的差別,宋老太太頂多是不理會小紀氏而已,也少了以往那拼命給兒子塞通房丫頭納小老婆的事兒。
宋榮道,“言兒,你可不知道,你祖母醃的鹹雞蛋可是一絕。以前在老家,滿村子裡,只要有人家醃鹹雞蛋,必定要請了你祖母去搭把手。”甭看宋榮如今高官厚祿得享,半點不避言先時貧困,還時不時拿些想當年的事兒來說,勿要教導兒孫知足惜福、懂事上進。
宋嘉言見宋老太太直樂,忙道,“可是真的?怪道我吃祖母醃的鹹蛋,覺著比咱家廚子醃的都香呢。”